讀後感:高考作文個性化教學的基石
考試研究
作者:郭向春
摘 要: 有人認為個性化教學理論與高考指導思想格格不入,高考作文指導不應倡導個性化。本文認為個性化教學與高考息息相關,特別是把個性化讀寫結合起來的橋梁——讀後感,和近年來高考作文形式更是如出一轍,為高考作文描繪出個性化發展的光輝前景,在教學中不容忽視。
關鍵詞: 個性化 讀後感 高考作文
有人認為個性化讀寫教學與高考格格不入。理由是高考主觀題答案都有相應的采分點,與個性化讀寫提倡的“個性化”相悖。我認為,這種看法不免以偏概全。其實個性化讀寫教學與高考關係密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把讀寫結合起來的橋梁——讀後感。讀後感的妙用從個性化讀寫教學和高考角度看,大致有三點:1.它可以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如“讀思結合”或“質疑思辨”,從而達到“用讀”的境界。2.讀後感是把個性化讀寫結合起來的一個橋梁。3.讀後感是創造性的表達,是發展學生個性的一種手段,也是個性化作文中離高考作文最近的一種文體。下麵我就怎樣利用讀後感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效率,讓學生把個性化讀寫結合起來,並與高考接軌,談談看法:著名教育家布魯諾在《教育過程》中響亮地喊出了“學習學習方法”的口號;未來學家埃德力·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預言:“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由此不難看出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效率為己任的語文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閱讀方法”是否正確、高效。事實證明:“讀後感”的寫作使學生把閱讀當成一種需要,加強閱讀的目的性,使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效率大大提高。2015年,我在實驗班進行了這方麵的實驗。我把學生演講過程中積累的一些文章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部分章節”作為閱讀材料放在班上讓學生閱讀,要求學生讀完每本材料,保存一些有價值的資料,至少寫一篇讀後感,並申明我隨時查收讀後感。結果發現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同學都能圓滿完成閱讀任務,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學生都能出色地完成“讀後感”的寫作任務。雖然他們的“讀後感”水平參差不齊,但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卻與日俱增。我認為這都是讀後感的功勞。讓學生寫讀後感,不僅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這可能就是應試環境下高三學生並不拒絕閱讀材料,特別是不拒絕名著的根本原因。(2)寫讀後感的過程,就是“從觸發到聯想”的過程。如果學生被所讀材料觸發,隨時隨地都會由此及彼產生聯想,寫成讀後感,就能大大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他們可以把所讀材料與以往知識、經驗相聯係,寫成讀後感;也可以與生活實際相聯係,寫成讀後感。這樣,讀後感不但溝通現在與過去,課內與課外,還把閱讀與生活實際聯係起來。讓學生寫讀後感,在個性化讀寫教學中,不失為一個妙著。其實,這種溝通就是文化的一種發展、一種創造。現在輔導高考的專家都哀歎:“讀後感方麵的範文難找。”這和人們普遍認同的語文教學沒有充分調動學生閱讀和寫作積極性是一致的。沒有積極性,哪有創造性?發展學生的個性,是文化得以燦爛的根基。讓學生把個性化讀寫結合起來的一個妙著就是督促學生寫讀後感,認真、出色地完成讀後感的寫作任務。(3)有些高考輔導專家說:“高考作文輔導要更強調共性的東西——規律性的東西,少強調個性化的東西,特別是議論文的輔導。”我認為成功的高考作文應該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學生可以從統一的材料出發,可以選用統一的文體,但不能也不可能讓學生使用統一的素材和語言。隻要素材不統一,語言不統一,作文就有個性。值得指出的是在這種應試思想的指導下,確實有些教師忽視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讀寫訓練,許多原本應該個性化、生動的東西變成老師的“一刀切”、“大一統”,使學生平時作文和高考作文出現千篇一律現象。列夫·托爾斯泰說:“如果一個人在學校學習的結果是模仿和抄襲,那他一生都可能隻會模仿和抄襲。”那麼,如何輔導高考作文呢?我認為高考作文輔導更應注重個性化教學。我的做法是在高中階段適當用各種文體進行語言表達訓練的同時,著重進行議論文訓練。因為近幾年高考格外強調學生的“思辨”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訓練時,學生初步掌握議論文的一般結構後,我不會給學生提供那些所謂的“精彩語段”和諸如“感動中國十大傑出人物”等書麵材料,以免挫傷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而是給他們提供獲取這些信息的渠道和從數量上確定目標,讓他們通過努力自己獲取。經過半年左右的訓練,學生寫作材料的積累遠遠超過那些吃“等食”的班級,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讓人刮目相看。可有些老師正好相反,他們寧可自己受苦受累給學生總結,也不願督促學生自己取得,長此以往,事倍功半。全日製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四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190頁刊登著這樣一段話:“呂叔湘作過一個比喻,說教育的性質類似農業,而絕不像工業。工業是把原料按規定的工序,製造成符合設計的產品。農業是把種子種到地裏給它充分合適的條件,如水、陽光、空氣、肥料等,讓它自己發芽生長,自己開花結果,滿足人們的需要。”我認為這段話形象而精辟地闡述了教育的性質,為我們怎樣指導高考作文明確了方向。有的高考輔導專家說:“新型材料作文的考查已經成為高考作文的重要形式。”誠如其言,那麼各種各樣的材料就成為一種特殊的“觸發點”,學生可以借此展開各種各樣的聯想,實現創造性飛躍。因此,成功的高考作文是典型的讀後感,平時訓練學生寫讀後感,就是最好的高考作文輔導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