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1 高考生減壓全攻略(1 / 1)

第四篇第四章 特殊人群的陽光套餐

1 高考生減壓全攻略

在我國固有的教育體製下,高考在一個人的一生當中,無疑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決定前途命運的重要關口。每年的六月份,隨著高考時間的逐漸臨近,學生們的心弦繃得一天比一天緊,處於應激狀態。適度的應激,可使人們精神振奮,注意力集中,學習效率提高,但長期過度的應激卻適得其反。輕者表現為精力不集中、易疲勞、食欲下降、失眠等;重者還可出現心煩氣躁、胸悶、頭昏頭疼、注意力渙散、精神委靡不振,也有身體某器官或組織發生疾病者,如嚴重的痤瘡、脫發、女性的月經紊亂等。

可見,過度緊張、焦慮,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那麼,如何緩解考生的緊張、焦慮情緒,輕鬆麵對考試壓力呢?

首先,要學會悅納自己,拋棄完美主義。

“對於每一次考試甚至每一次課堂回答問題,我都特別緊張。我總擔心自己做不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怕別人超過自己,所以答題總是思前想後,反複掂量,猶豫不決。結果是越想做好卻越做不好,我真是太追求完美了。”

明明是缺乏自信,沒有勇氣,懼怕失敗,卻偏偏要追求完美。這實際上是人的一種自我掩飾、自我平衡的心理傾向。如果說沒有自信,沒有勇氣,懼怕失敗,人往往很難自我接受,更不願意他人認同。而完美主義呢?說起來就好聽多了,追求完美常被認為是成功者的素質。實質上這是不能悅納自己、自卑的表現。他們總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如何把別人比下去上,對自我評價完全依賴於外在的評價,總想得到別人的讚美。這如何談得上自信?隻能和自我譴責、不快樂相伴。如果理解了這些,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接受自己、悅納自己,才能擺脫不必要的緊張和不安,減少心理衝突。

其次,要能夠正確地歸因。

有的學生常把第一次沒考好,說成是因為老師出題太偏,超出了複習範圍;第二次沒考好,認為是討厭的同桌幹擾自己,考試發揮失常;第三次沒考好,原因找到了自己身上,卻認為是由於粗心、沒看清,而不是能力不行,等等。

心理學把自身出現的某種事實和後果進行原因解釋稱為“歸因”。有人傾向於把積極的結果歸於內因,把消極結果歸於外因,這源於人們對自我心理或自尊進行保護的下意識。但是,長久下去,會為自己背上一個裝滿虛榮的包袱,造成內心的緊張不安。我們認為對某一事實的歸因應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坦然麵對你必須麵對的。若是內因就不要往外因上推,這樣才有利於自己學習的進步和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