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7章 2 動——養骨須以運動為先(1 / 1)

第十篇第二章2 動——養骨須以運動為先

由於地心引力作用的存在,地球上所有的物體都有重量,人也不例外。這種負重對人體來說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

對於一般人來講,日常生活外的額外負重運動,可以有效刺激身體的造骨功能,防止骨質疏鬆。那麼,什麼是負重運動呢?負重運動是指除遊泳之外的所有和地心引力對抗的運動或動作,諸如散步、跑步、跳繩等。調查顯示,經常運動的人的骨質密度比很少運動的人高出3倍。

對於處於骨骼生長期的兒童來說,運動能使他們的骨骼粗壯,增大橫刀切麵麵積,還能提高骨質密度。每天運動30分鍾的兒童,骨質密度會比很少運動的同齡人高出40%。不過可惜的是,現在很少有人能夠堅持每天運動15~30分鍾。

人到了20歲左右,骨質密度達到最高峰,如果能把骨質密度的高峰期延長,就可以推遲或者避免發生骨質疏鬆症。對於成年人和老年人來說,雖然他們的骨質已經開始踏入鞏固期或流失期,但隻要堅持運動刺激骨骼的新陳代謝,就能改善體能,避免過早產生骨質疏鬆的情況。

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年人,最好每兩年就去醫院進行一次骨質(脊椎與股骨端頭之間)密度檢測,隨時關注自身的骨質是否出現了流失的現象。

理論上認為,在負重運動中又以較為劇烈的高撞擊運動對骨骼的刺激作用較大,比如有較多彈、跳、躍動作的跳舞、跑步、跳繩等,效果更好。不過,有很多人擔心劇烈運動會受到傷害,所以會避免這些高撞擊的運動。但對於一個健康的成人來說,隻要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的強度,達到超負荷的狀態,就可以很順利地在這些高撞擊的運動中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所以適量的劇烈運動對身體也是有好處的。不過,對於處在骨骼生長黃金期的兒童,要注意運動的多元化,最好在負重運動的同時水陸兼備,也進行遊泳等水上運動,但長期遊泳可能會影響骨質生長,可以配合球類運動加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