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劍一在教導上還是盡心盡力的,雖然對臨風這裏那裏都很不滿意,但是不得不說是個修道的好苗子。
隻聽他開講道:“劍載萬道,啟之以法,驅之以氣,禦之以神。神與劍合,禦之以神。氣與法合,禦之以法。法與道合,禦之以道……”
臨風這才明白什麼叫做禦劍術,一個禦字神乎其神,道家法訣禦使諸天神力加持己身。然而諸天神力強大無比,直接入體對肉身的要求太高,對於傳承缺失的後人來說根本就無法承受諸天神力的反噬。而青葉祖師另辟蹊徑,以法寶代替修道者承擔大部分傷害,開創了禦劍術。不過這對法寶的材料就有了很高的要求,否則普通的凡鐵根本就經受不住諸天神力。比如說青雲的鎮山秘術之一的神劍禦雷真訣,引天雷之力,就不是普通凡鐵能夠承受的。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與物也。一般的禦劍,隻是以力驅使。而青雲的禦劍術卻是大為不同,通過對天地萬物的理解,通過煉器密法把天材地寶改造成載道之器,最終達成以法訣為引、法寶為載體使用或者過濾諸天神力入體的法門。至於直接禦使諸天神力攻敵的已經是神仙所為了,這些仙人傳說能移山倒海,神通廣大。
“道家修行有幾大層次:一曰築基,通過引氣入體,加上積年累月的凝聚真氣,打下道基。二曰術法,通過法術引動天地靈氣為己用。三曰功法,通過法訣借用諸天神力。四曰道法,通過道行的積累,以及對大道的領悟,使用道術禦使諸天神力。至於更多的更為深奧的層次,由於修真的斷層,現在九州上還沒有人能夠達到和摸索出。”
臨風聽後立馬想到了家傳的《七劫斬龍決》,心裏自然而然把其中的《七傷篇》和第二層術法對應,《七決篇》和第三層功法對應,《七轉篇》和第四層對應,《七劫篇》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更高境界的法門了。
“太極玄清道前三層就是築基之法,到達第四層就可以修煉法術了,不過不借用法寶能使用的都是一些簡單法術。不過禦劍術卻是不同,借用法寶能使用出威力更大的法術,而且通過身劍合一還能獲得飛行等法寶特有的能力。不過每一個進入第四層的弟子都會麵臨著選擇,雖然太極玄清道能驅動萬法,但是人力有時窮,除了雷法這種通用的法術法訣以為,都會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一樣或者幾樣屬性作為主修的科目。比如你師傅田不易,主修的就是火屬性,而我主修的是金屬性和陽屬性。大道萬千,吾等終其一生也無法窺其一角,故此要想走得更遠,廣博不如專一。當然在同階之中,廣博的確比專一的厲害。你好好考慮下吧!”說完萬劍一走了出去。
臨風現在確實麵臨抉擇,因為他不在是什麼都不懂的修真者了,明白萬劍一所說的道理。不過臨風自己煉成了化天地萬物為混元的天藍色混元真氣,也就是說自己以後想把全身的混元真氣轉化為別的單一屬性的真氣是不可能了。自己能通過全身穴竅把真氣化為種種屬性,不過這些屬性都是相關的,牽一發而動全身,而且已經根深蒂固。從某種角度來說,臨風的混元真氣築基比陸家的使用五行之氣築基更加的霸道,更加的玄妙莫測。
對於道法臨風本來準備根據《七劫斬龍決》主修陰陽五行七門的。但是臨風以後必須繼續修行混元真氣,道法要走廣博路線。這些都是修道者最不願意麵對的,因為沒多學一樣就要花別人多一倍的精力和時間。而按照混元真氣的最低要求,自己要學三百六十一種道法,也就是說自己修煉一年等於別人修煉一天。臨風一下子就接受不了了,這樣還玩毛!一想起別的主角都如同開掛一樣,修煉速度都是別人的十倍、百倍,而自己修煉的速度比別人慢上幾百倍就讓他難以接受。
不過修道都是靠點滴積累出來的,沒有什麼一步登天的神話。就如同學習一樣,都是一個個字詞,一個個理論學過來的。不過臨風可不會坐以待斃,雖然修道沒有捷徑,但是也要將就方法。大道雖然至繁,但是大道也是至簡的。化繁為簡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