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這事還是由昨天雪妃之死一事說起啊……”李思清將事情原委滴水不露了講給了太後聽。
“太後,臣也上官大人同僚多年,同時服侍了我國三朝天子,上官大人一生清正廉潔,愛民為民,沒想到結果竟落到這麼個下場,皇上這次太讓老臣們心寒了,心寒啊!”說到傷心處,李思清捶胸頓足的再次大哭了起來。
李閔兒這次沒有勸說他的哭聲,反倒是長歎了一口氣,跟著輕落了幾滴眼淚。
“李大人,哀家又何曾不知上官大人與幾位大人對朝庭的忠心,你們一生為國為民,可是哀家眼中的一代忠臣啊。想先皇在世時,也對列位大臣敬愛有加,凡事都禮讓三分。”李閔兒啞著嗓子痛心的說著。
“太後,您可一定要給上官大人討個公道啊,皇上不能因為一個大獻國的女子而讓老臣們心酸,讓我國子民寒心啊!”幾位大人在後麵跟著說著。
本已難過的李閔兒在聽到這句話時,先是愣了好長時間,接著便長歎了一聲,輕搖了搖頭。“列位大人,這件事哀家也幫不上忙。”
眾多大臣看到太後來定一前一後的態度變化如此之大,且又給出了這麼一句話,都呆住了。
“太……太後,你此話何意啊。”李思清大驚的問著。
李閔兒倒沒有急著答話,從榻上站了起來,來到東牆上先皇的畫像前,伸了手輕輕觸摸著。
“不是哀家不想幫你們,實在是哀家無能為力啊。”李閔兒倍感無力的說著。
“太後,皇上自登基以來對您是孝敬有加,凡是太後想做之事,何時不辦到極妥,現下也隻有太後能勸得了皇上了。”李國清上前一步,在李閔兒身後焦急的說著。
“李大人,並不了哀家不想幫你,或許其他事還好問,單這一件不行!”李閔兒轉身向內殿走去。
剛走到內殿門口,身後就傳來‘咚咚咚’的聲音,李閔兒回頭一看,竟嚇的倒退了一步,隻見李思清等十幾位大臣竟用力用頭碰地,一個個的額頭上都泛了紅血。
“太後!如果太後不給老臣們一個足夠的理由,臣等就跪在這裏,直到太後應允為止。”李思清等人看樣子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要是太後還不能勸說皇上,那他們還有什麼希望啊。
“你們!你們這是在逼哀家啊!”李閔兒雙眼微紅的看向跪著的人。
“請太後為天下子民著想,為我國的長久著想啊。”李思清強硬的說著。
“好,好,你們總要哀家替為萬民著想,你們以為哀家沒有為天下子民著想嗎。李大人,哀家也不願看到上官大人被處斬,雖然皇上自登基以來視哀家如同為親生母妃,可是再怎麼說終久隔著一層紗啊。”李閔兒說到這裏看到地上的眾人一點動靜也沒有。
“既然如此,哀家就明說了吧,想必列位大人也知道現今的皇上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嫡親手足尚且不顧,又何況我這太後呢。自皇上登基那天起,哀家隻求他能看到哀家撫養他這麼多年的份上,能不動我的皇兒北冥弈,哀家便已心滿意足。所以眾人大人請起吧,前日因為鳳逍遙,哀家已與皇上爭辨過,當時眾大人在場,應該也看得清時局吧。”
說完李閔兒親自將李思清扶起來,她這招先硬後軟可謂是使的爐火純青,就連久處官場的李思清也深為太後感到悲哀。
“李大人,如果皇上是哀家的親生兒子,哀家定是犯了國法也要攔他一攔,可是唯獨當今皇上哀家無能為力,隻因當今皇上他……就是這樣一個人,皇上怎麼說你們就怎麼做吧。”
李思清看到李閔兒眼中的悲哀與無奈,立時冷汗走遍全身。
“老臣……老臣明白了,給太後添憂了,臣等告退。”李思清帶著眾人腳步踉蹌的走出了景陽宮。
“北冥煊,你這一步實在是走的太好了,太好了,你給自己掘了一個無底的墳墓啊,哈哈……哈哈……”良處之後,景陽宮內殿中傳出陣陣得意的笑聲。
太後生辰最後一天,也是最重要的一天,在這天百官雲集,皇宮女眷齊到,陣容遠超於前幾天。
一年中也隻有這幾個特別的日子裏,得以讓文武百官能一睹當今皇上的後宮佳麗三千是何等的美貌。
(今天的事情多哦,差的一千明天補上來。)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