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如何解讀肝功能化驗單(1 / 2)

北京同仁醫院檢驗科 文江平

導 讀:

在臨床上,由於每家醫院的實驗室條件、操作人員水平、檢測方法的不同,所提供的肝功能檢測正常值的參考範圍一般也不相同。在這裏本文不再羅列每個項目的正常值,僅就每個項目的中文名稱、英文代碼及主要臨床意義向讀者做一下介紹。

臨床上檢查肝功能的目的在於明確患者肝髒有無疾病、肝髒損害的程度、肝病發生的原因以及幫助患者判斷預後和鑒別黃疸的病因等。目前,能夠在臨床上開展的肝功能檢查種類繁多,但每一種檢查隻能反映患者肝髒的某一方麵的某一種功能,卻不能反映其肝髒的全部功能。因此,為了獲得比較客觀的診查結論,患者應選擇多種檢測方法,必要時需多次進行複查,同時應結合其臨床症狀全麵考慮,以避免出現診斷偏差。

反映肝細胞損傷的項目

以血清酶檢測為主,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俗稱穀丙轉氨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俗稱穀草轉氨酶)、堿性磷酸酶(ALP)、γ穀氨酰轉肽酶(γ-GTA或GGT)等檢驗項目。其中穀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能敏感地反映患者肝細胞損傷與否及損傷的程度。當患者發生各種急性病毒性肝炎、藥物或酒精引起的急性肝細胞損傷時,其穀丙轉氨酶的反應最敏感。如黃疸出現之前其穀丙轉氨酶就急劇升高,同時其穀草轉氨酶也升高,但其穀草轉氨酶升高的程度不如其穀丙轉氨酶的升高明顯。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中,其穀草轉氨酶升高的程度卻超過了其穀丙轉氨酶。因此穀草轉氨酶的化驗反映的是肝髒的損傷程度。

對於重症肝炎患者來說,由於其肝細胞大量壞死,其血中的穀丙轉氨酶逐漸下降,而膽紅素卻持續升高,出現了“膽酶分離”現象,這常常是患者肝壞死的前兆。若急性肝炎恢複期患者的穀丙轉氨酶正常而其γ穀氨酰轉肽酶持續升高,常常提示其病情正處於慢性期。若慢性肝炎患者的γ穀氨酰轉肽酶持續升高,超過了正常參考值,則提示其病情正處於活動期。

反映肝髒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項目

包括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總膽汁酸(TBA)等檢測項目。患有病毒性肝炎、藥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黃疸、惡性貧血、陣發性血紅蛋白尿症及新生兒黃疸、內出血等疾病的人,都可能出現總膽紅素升高的現象。直接膽紅素是指經過肝髒處理後,總膽紅素中與葡萄糖醛酸基結合的部分。直接膽紅素升高說明患者肝細胞處理膽紅素後的排出發生了障礙,即出現了膽道梗阻。若同時測定了患者的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的指標,就可以鑒別患者是得了溶血性黃疸還是肝細胞性或梗阻性黃疸。即當患者總膽紅素的指標小於85微摩爾/升,其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的指標小於20%時可診斷其患有溶血性黃疸;當患者總膽紅素的指標小於200微摩爾/升,其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的指標大於35%時可診斷其患有肝細胞性黃疸;當患者總膽紅素的指標大於340微摩爾/升,其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的指標大於60%時則可診斷其患有阻塞性黃疸。

另外,γ穀氨酰轉肽酶、堿性磷酸酶、5'-核苷酸(5'-NT)對膽汁淤積的酶類也是很敏感的,它們的升高主要提示患者可能出現了膽道阻塞方麵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