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回 炸雷(1 / 2)

卻說那穀中的霧氣,果真似是久聚不散,林間更是被增添了一股神秘之感。鷂子立在山頂,目光卻是環顧四處的群山峻嶺。他看著群山,心中暗道這巫山山脈果真不凡,乃一氣吞萬象的風水寶地。正所謂真龍臥水邊,望水則添丁,背水則旺財。隻是這九龍火脈的脈象太過剛陽,以至極端,實在是不宜葬人,最多隻能建個衣冠塚。他曆來熟詳風水之術,對奇門遁甲更是造詣非凡,不過卻比不得錢掌櫃那摸金校尉的手段,在總體上看不出九龍火脈的具體格局。

不過,對於遍布山穀的那些奇煙瘴氣,他卻是已有了應對之法。《玄機冊》第一卷“術”字卷的第十八局“秘藥”裏,就有名為“避瘴丹”的一章。他料定深山老林裏會有許多瘴氣,所以早就預先按照冊中的秘法煉製了一些對抗瘴氣的藥丸。他將藥丸取出六顆一一交與眾人,叮囑大夥遇到瘴氣的時候,將藥丸含於舌下,即可暢行無阻,不過須切記一點,不可將藥丸吞下,否則會氣血不暢導致暈厥。

眾人將信將疑,不過都將藥丸收下,使用之法牢記於心,到時候真的派上用場,也是最好不過。

七人歇息片刻,繼續前行。山穀就位於下方,往人臉山那麵是懸崖,整條山穀猶如被一把大斧頭生生劈出來一般,穀間遍布高矮喬木和灌木。眾人慢慢攀援而下,到達了穀底,山中蚊子奇多,眾人走到現在,早已是被叮得焦躁難耐。

又走了一段,逐漸進入了霧氣的範圍。走在最前邊的錢掌櫃和郭明笑同時就覺得腦袋有些昏沉,雙雙暗道這東西果然是瘴氣。晚他們兩步的鷂子也發現不對,趕緊讓眾人含住藥丸。

一行人紛紛拿出藥丸含在舌下,忽然隻覺一股辛辣與腐臭夾雜的味道直衝腦門,讓人隻yù作嘔。不過,起先那種昏昏沉沉的感覺卻不見了。郭明笑這時才大讚鷂子的藥丸作用不小,當下誰都放下心來,繼續往前行進。

雖說山穀不是很寬闊,但植物太過茂密,眾人披荊斬棘般一邊開路一邊走,直走到太陽拐向西邊方才穿過山穀的一半。不多時,穀中忽然下起了蒙蒙的山雨,眾人走得越發艱難。

郭明笑和錢掌櫃在前方開路,而後邊的鷂子隻看前方,過了不久,他忽然就發現一個東西在樹林間忽隱忽現,看起來像是一塊高大的石頭。又走了半晌,兩座高大的石墩就出現在了眾人眼前。

這兩個石墩高達三丈,粗須四五人合抱。石墩上雕刻著古怪的花紋,一左一右十分對稱,似乎組成了一道巨門。這地方荒無人煙,千百年來無人問津,這兩座高大的石墩,顯然是古跡,卻是不知同那古墓有何關聯。

錢掌櫃走到一座石墩底下抬頭觀看,忽然回頭招呼鷂子過來看。鷂子走上前去,見錢掌櫃指著那花紋,便也凝神細觀,那花紋連貫彎曲,但回轉之處卻有些生硬,雕刻技法雖是一氣嗬成,婉轉曲柔,但又透著一股剛直的味道。

鷂子看了片刻,忽然一愣,轉而望向錢掌櫃,眉頭微皺地問道:“單刀流?”

錢掌櫃點點頭:“多半是了。”

“何為單刀流?”郭明笑站在二人身後,聽鷂子脫口而出這個詞彙,便好奇地上前發問。

鷂子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說:“單刀流是一種出自漢代又絕於漢代的雕刻技法,是漢代宮廷特有的。在漢代的古物中,有許多東西都用了這樣的雕刻技法,正規考古部門對這種技法有別的稱呼,而倒鬥界一般稱之為單刀流。這兩座石墩上的花紋,就是用這種技法來雕刻的。”

郭明笑聽明白了,自語道:“看來這東西是漢代的了。”

鷂子聞言卻是搖搖頭說:“我看不像,這石墩看起來才不過百年曆史,倒像是清朝的東西。”

不知不覺,閣樓外邊已經下起了蒙蒙細雨,正如當年的天氣。我和張繼紫雲二人坐在茶幾邊聽鷂子說到這,杯中的茶水早已涼透。正聽得入神,忽然聽到鷂子說當時見到的那兩座由單刀流技法雕刻的石墩居然出自清朝,當下俱是吃驚,同張繼對望一眼,旋即也不顧打斷鷂子,連聲問道:“前輩,您是說,當時見到的那兩座石墩,是清朝的東西?那花紋是用單刀流雕刻的,但卻是清朝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