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竇性心率震蕩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預測價值研究(1 / 2)

竇性心率震蕩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預測價值研究

臨床研究

作者:羅瑋等

[摘要] 目的 探討竇性心率震蕩(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預測價值。 方法 選取2008年10月~2011年9月我院心內科確診為AMI的住院患者60例為AMI組,以同期在我院住院的存在室性前期收縮的非AMI患者60例為對照組,監測24 h動態心電圖,觀察HRT的兩個指標震蕩初始(TO)和震蕩斜率(TS)的變化,並對AMI組患者作為期10~24個月的隨訪。 結果 AMI組的TO、TS結果分別是(-0.51±1.73)%、(6.03±4.50)ms/RR間期,與對照組TO、TS比較,AMI組TO明顯升高、TS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HRT檢測及指標參數的獲取

對HRT的兩個指標TO與TS進行定量測量。采用美國CENTURY公司的三導聯動態心電圖磁帶記錄儀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行24 h心電監測,連續記錄具有單個室性期前收縮,且期前收縮前後均為竇性節律的心電圖,分析室性期前收縮前後RR間期值的變化,並對HRT的兩個指標TO與TS進行計算與分析。並對AMI患者進行跟蹤隨訪10~24個月,終點事件是AMI患者發生心源性死亡。

1.2.1 TO計算方法 TO=[(RR1+RR2)-(RR-1+RR-2)]/(RR-1+RR-2)×100%。RR1、RR2代表室性期前收縮後前2個竇性心律RR間期值,RR-1、RR-2代表室性期前收縮前的前2個竇性心律RR間期值。

1.2.2 TS計算方法 測定患者室性期前收縮後前20個竇性心律的RR間期值,並以RR間期值為縱坐標,以RR間期的序號為橫坐標,繪製RR間期值的分布圖,再用任意連續5個序號的竇性心律的RR值計算並做出回歸線,其中正向最大斜率為TS。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0。正常情況下,竇性心律存在減速現象,TS>2.5 ms/RR間期;而異常時,室性期前收縮後竇性心律不存在減速,TS80 次/min時,加快的心率會掩蓋震蕩起始的心率加速現象,TO值就接近於0,存在一定假象;而TS值是測定室性早搏後連續的20個竇性心搏中任意連續5個序號的竇性心律的RR值計算並做出回歸線,其中正向最大斜率為TS,因此幾乎不受心率影響。因此TS更能反映AMI後患者心功能的受損程度,是更為強大的單變量危險預測因子,以TO為輔助指標。

綜上所述,AMI是心髒猝死的主要高危因素,HRT指標可用於評價AMI患者搭橋術和介入術後心功能,利用心電圖對AMI患者進行24 h監測並測得TS、TO值是必要且具有重要意義的。通過HRT來對AMI患者預後進行預測並及時給予幹預性治療,對提高AMI患者存活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