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EV71感染手足口病並發腦幹腦炎的MRI表現(1 / 3)

EV71感染手足口病並發腦幹腦炎的MRI表現

醫學影像

作者:程鳳燕等

[摘要] 目的 分析胃腸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患兒並發腦幹腦炎的磁共振表現特征,探討MRI在其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 回顧性分析26例2011年7月~2012年8月期間經臨床確診為EV71感染手足口病並發腦幹腦炎的患兒頭顱MRI資料。 結果 病變累及延髓26例,橋腦被蓋部23例,中腦9例,小腦齒狀核2例,頸段脊髓7例。 結論 MRI是評價手足口病合並腦幹腦炎的有效方法,損害部位常位於腦橋被蓋部及延髓,影像表現具有特征性,可為臨床診治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 手足口病; 胃腸道病毒71型; 腦幹腦炎; 磁共振成像

[中圖分類號] R725.1;R44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4-0096-02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oxA16、腸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多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近年來,EV71已經成為兒童手足口病最主要的病原體。EV71具有高度嗜神經性,嬰幼兒感染EV71後,發病早、病情重,可出現中樞神經係統(CNS) 並發症,其中腦幹和脊髓是其最常損害的區域,病死率及致殘率較高。本文對26例EV71感染並發腦幹腦炎的陽性MRI表現特征進行分析,旨在提高MRI對其病變的認識,以期為臨床早起診斷提供可靠影像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6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並發腦幹腦炎患兒為2011年7月~2012年8月我院兒童重症監護室(PICU)的住院病例,采集糞便標本EV71核酸檢測陽性確診為EV71感染(由梅州市疾病預防和控製中心檢測)。全部病例符合衛生部2010年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診斷標準。男20例,女6例,年齡1~5歲,平均2歲3個月。26例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發熱,體溫37.4℃~39.5℃,中位體溫38.7℃。均有皮疹和(或)口腔皰疹,病程1~6 d出現驚跳、肢體抖動等神經係統症狀。

1.2 檢查方法

所有26例均行頭顱MRI平掃,其中23例行增強掃描。采用PHILIPS GYROSCAN INTERA 1.5 T超導磁共振成像係統、正交頭線圈。掃描範圍包括全腦及上段頸髓。掃描參數:全部病例均常規進行軸位掃描,獲得T1WI、T2WI、液體衰減反轉恢複T2WI(T2-FLAIR)、DWI,序列層厚5 mm間隔1 mm或6 mm間隔1.2 mm。DWI采用單次激發平麵回波(EPI)全方向彌散梯度成像技術,常規進行矢狀位掃描獲得矢狀位T2WI,序列層厚5 mm,間隔1 mm。增強掃描患兒掃描前放置留置針,增強掃描對比劑為釓噴酸葡胺(Gd-DTPA),注射劑量0.1 mmol/kg。鎮靜:檢查前口服10%水合氯醛0.5 mL/kg。

2 結果

2.1 病灶部位

病灶累及延髓26例(100%),橋腦被蓋部23例(88.5%),小腦齒狀核2例,中腦9例(34.6%),頸段脊髓7例(26.9%)。其中23例注射Gd-DTPA進行T1WI增強掃描及增強後T2-FLAIR掃描,均未見明確強化病灶。

2.2 MRI信號特點

所有腦幹病灶大多表現為對稱性腦損害。其中病灶邊界清晰者10例,T2WI呈稍高或高信號,T1WI呈稍低或低信號,T2-FLAIR呈等、稍高或稍低信號,DWI呈等或稍高信號;病灶邊界模糊者16例,T2WI呈稍高信號,T1WI呈稍低信號,T2-FLAIR呈等或稍高信號,DWI呈等或稍高信號。增強掃描所有病灶均未見明確強化,未見明顯占位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