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荒院子尋人終不見,不尋常無意惹禍來(1 / 2)

劉家鎮是個老鎮,聽老人們說,在古時候,劉家鎮根本北麵的山頭要比現在高,而且山勢險峻。後來據說是有幾個姓劉的人,逃避戰亂,才帶著家眷,徒步走了幾百裏地,翻越村北的大山,來到這裏。見這地方四麵環山,還有一條小河由東至西的貫穿。氣候溫潤,一定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便就此駐腳,伐木建屋,開墾荒地,抓來山上的山雞和野豬,圈在院子裏圈養馴化。於是一代又一代的在此繁衍生息,人口越來越旺盛,這才有了劉家鎮。所以劉家鎮的老戶,往上翻個十代八代的,也都是同一個老祖宗。盡管這些年來,劉家鎮也多來好幾戶外來戶,但也都相處友好。雖然平日裏或許有個磕磕碰碰,但遇上什麼大是大非,卻都盡心盡力的幫忙,不會有人看熱鬧。

我們家就是外來戶,但在劉家鎮也已經生活了幾十年,更何況我奶奶是劉家鎮有名的出馬仙,給村民們看好了不少的邪病怪病,並且分文不收。我爸爸是村裏的小分隊長,村裏的大事小情,都離不開我爸爸。再加上我媽媽是村小學的老師,多少年來兢兢業業,教孩子認真負責,村裏的孩子都喜歡她,家長們也都尊敬她。

所以我們家在劉家鎮的人緣特別的好,我家出了點什麼事,大家夥都特別人心的幫忙。更何況事孩子走丟了這樣的大事。於是這個二月二龍抬頭的夜晚,整個劉家鎮便沸騰了。村裏子上上下下,前山後嶺的都是拿著手電筒、喊著我名字的人,人們幾乎翻遍了所有我可能去的地方,都沒有找到我的蹤影。

我奶奶跑了半宿,早已累的滿頭大汗,渾身酸軟無力的坐在了李文利家小慢點門口的台階上。我爸爸和幾個小分隊員也圍在一旁,李文利端來茶缸和一暖壺的熱水。大家咕咚咕咚的喝了兩杯。

小賣店的裏屋,小娟在啊啊的幹嘔,李文學端著水瓢舀來涼水給她漱口,要放在平日裏,大家夥肯定會感歎李文學對媳婦小娟的照顧何等的無微不至。但此刻人們都心急如焚,沒心思注意這事。

該找的地方都找遍了,我奶奶“打拾”打了幾次,也出乎意料的沒有結果,最後的希望,也就在劉家鎮這段時間出現的幾個地洞裏了。老鄭性子急,這就要回家去拿下地洞的繩索。正在這時,李文學走出了屋子,抬頭看看天,又看看我奶奶,伸手往東指去。

大家都很納悶,不知道他這是代表什麼意思。但看他麵色凝重,想必這是在像我們表達什麼。老鄭順著李文學手指的方向,看了看,深邃的夜裏,什麼都看不見。

“李文學,你這是啥意思啊……”

老鄭不解的問。

李文學並沒搭理他,轉身回了屋子,關上了屋門,屋子裏又一次傳來他媳婦白小娟的幹嘔聲。

“難道是在在告訴我們,大勇在東麵?”

我奶奶說道,老鄭搖晃著大腦袋說,

“六姑您老都算不出來的事,他李文學能知道?再說了,東麵的家家戶戶,我們都問過了,也都找過了,沒看見大勇的影子啊……”

我爸爸皺著眉頭想了想說,

“今天城裏來了地質隊的工人,勘探咱們東山小陰坡的金礦,在東麵的那個荒院子裏搭的工棚。李文學說的東麵,是不是就指的是那裏?老鄭,那邊有人去找過麼?”

老鄭撓了撓頭發,搖了搖頭,

“那裏……那裏還真沒有,難不成這李文學說的真說那裏?可他說咋知道的?”

既然那邊還沒去人找過,我爸爸趕緊帶著大家夥和我奶奶往東走去,沒心思再琢磨李文學是咋知道。

大家夥趕緊往東麵跑,東麵山腳下的那個荒院子離這村東最後一家,也不算遠,也就一裏多地。我爸爸帶著幾個腿腳快的小分隊員跑在前麵,我奶奶年紀大,在後麵走。很快,我爸爸和老鄭他們就先跑到了地質隊駐紮的那個院子。

院子的中間立著一根高杆,高杆上掛著一盞大號的燈泡。這燈泡特別的亮,將整個院子照的像白晝一般,那兩個棉布的帳篷,就圍在高杆的兩側,北麵堆放著一些奇形怪狀的機器和零件。據說或幾天測繪的活幹完了,要根據測繪出的數據,確定鑽探的地點,然後就要用這些零件和鋼材,組裝成鑽探機,在山鑽孔打洞,采集地下的土樣送回城裏去做化驗。

白天的活都不清閑,這群工人吃過晚飯,又圍著院子中間那個壓著大蟒蛇的那個水缸,看了一陣子熱鬧,便紛紛回帳篷睡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