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關注“空調綜合症”(1 / 1)

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在有空調的房間裏工作,對教師來說是很愜意的。殊不知,空調給人體帶來舒爽的同時,也帶來的一種“疾病”。

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下工作的人,因空氣不流通,環境得不到改善,會出現鼻塞、頭昏、打噴嚏、耳鳴、乏力、記憶力減退等症狀,以及一些皮膚過敏的症狀,如皮膚發緊發幹、易過敏、皮膚變差等。這類現象在現代醫學上稱之為“空調綜合症”或“空調病”。

空調病的病因

(1)過冷的刺激,使人體皮膚溫度出現差別,即四肢的溫度低於軀幹的溫度,手足降溫,人體調節溫度的能力對此無能為力。

(2)在使用空調的房間裏,負離子幾乎等於零。空氣負離子是帶負電荷的空氣分子,可使人精神振奮,提高人體機能,被人們稱之為空氣“維生素”,空氣中負離子缺乏時,可使人感到空氣“不新鮮”,感到胸悶、心慌、頭暈、無力、工作效率和健康狀況明顯下降。據測定,普通居室內每平方厘米負離子數為50個,而使用空調裝置後,可減少至10個以下。

(3)從溫度較高的室外或其他房屋進入有空調設備的室內,溫差較大且溫度驟變,人體的植物神經係統難以適應,就會出現空調病的症狀,表現為易怒、緊張、失眠等。此外,由於空調房間通常是封閉的,雖然空調係統能將空氣中大部分灰塵和細菌過濾掉,但空氣中殘留的細菌仍會造成汙染。辦公族長時間處於單調不變的空調環境中,人體的生物節律受到破壞,也會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空調病的症狀

空調病的主要症狀因各人的適應能力不同而有差異。一般表現為畏冷不適、疲乏無力、四肢肌肉關節酸痛、頭痛、腰痛,嚴重的還可引起四眼歪斜,原因是耳部局部組織血管神經機能發生紊亂,使位於莖乳孔部的小動脈痙攣,引起麵部神經原發性缺血,繼之靜脈充血、水腫,水腫又壓迫麵神經,患側口角歪斜。

空調病的預防

(1)注意通風,每天定時打開窗戶,關閉空調,增氣換氣,使室內保持一定的新鮮空氣,且最好每兩周清掃空調機一次。

(2)從空調環境中外出,應先在有陰涼的地方活動片刻,在身體適應後再到太陽光下活動;若長期在空調室內者,應到戶外活動,多喝開水,加速體內新陳代謝。

(3)空調室溫和室外自然溫度不宜過大,以不超過5℃為宜

(4)不要讓通風口的冷風直接吹在身上,大汗淋漓時最好不要直接吹冷風,這樣降溫太快,很容易生病。

(5)嚴禁在室內抽煙。

(6)經常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這是由於經常出入空調環境、冷熱突變,皮膚附著的細菌容易在汗腺或皮脂腺內阻塞,引起感染化膿,故應常常洗澡,保持皮膚清潔。

(7)給空調消毒,使用消毒劑殺滅與防止微生物的生長。

(8)工作場所注意衣著,應達到空調環境中的保暖要求。

溫馨提示

中央空調是現代化建築的呼吸係統,為保持設定溫度和節能,門窗都是密閉的,且新風通常隻占空調總風量的15%~30%,其餘均是回風。由於室內絕大部分空氣都循環使用,所以室內常積有許多細菌、病菌、黴菌,使得空氣中散發著大量的甲醛、苯、氨、氡等有害氣體和異味,漂浮著大量的塵埃和煙霧等懸浮粒子,威脅人體健康。因此,在中央空調環境下工作的人,尤其要警惕“空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