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關注生活方式誘發疾病(1 / 2)

什麼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麵所采取的行為。

人的衣、食、住、行,離不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條件。我們的生活方式跟幾十年前相比,完全可以用“天翻地覆”來概括形容;無論是生產勞動的方式,還是日常生活的方式,都起了很大的變化。

生活方式的變化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必然,給人們帶來了生活上的方便和富足。但是,它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精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係列與人們的健康休戚相關的問題。

現在,人類麵臨著許多疾病,其中大量的是一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影響這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生的因素,一個是生物遺傳因素,另一個就是環境因素、社會因素。後者就與人們的生活行為、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係。

還有一些就是傳染病,包括與人類共存多年的一些舊的傳染病和近年來新發的傳染病,比如:SARS(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瘋牛病、猴痘等,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據衛生部統計,現在導致我國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位的是心腦血管病。這一類疾病,有的發生在心髒,比如說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有的發生在腦部,比如腦動脈供血不足、腦梗死、腦出血等。問題的關鍵在血管,就是血管出現了動脈硬化,所以稱之為心腦血管病。動脈硬化的全稱叫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與高脂血症有關,而高脂血症的發生,又與人們的生活方式休戚相關。高脂血症患者在日常飲食中,往往脂肪攝入過多。

第二位的是惡性腫瘤。腫瘤學家認為,有80%的癌症的發生和人們的生活行為相關。所以,腫瘤學家還提出“生活方式癌”這樣的命題,就在於警示人們注意自己的生活行為。比如,肺癌就與抽煙的關係非常密切;胃癌可能與人們進食大量的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在體內形成亞硝胺有一定關係;又如大腸癌,這幾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在明顯增加,可能就是和人們攝入過量的脂肪有關……所以,癌症的發生,絕大多數也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有密切的關係。

第三位的是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中最主要的還是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源性心髒病、呼吸衰竭、肺腦綜合征等疾病。這些疾病的發生主要與抽煙有關,因此也和人們的生活行為密切相關。

又比如骨質疏鬆症,發病率也是很高的。骨質疏鬆的發生當然與人體內缺鈣密切相關,所以,我們要注意從飲食上加以調節。從總體上來說,缺乏含鈣的食物。另外,缺乏運動也是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經常運動就可以減少骨質疏鬆的發生。當然,人們在生活中可能還要適當地補鈣。

膽囊炎、膽結石的發病率也很高。醫生把膽結石拿出來化驗,發現大部分是膽固醇性膽結石,那就是因為膽囊裏麵膽固醇的含量超飽和了。膽固醇是從哪兒來的?是人吃進體內的,當然不是把膽固醇直接吃到膽囊裏麵去,而是吃進人體內的大量脂肪在肝髒中合成為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