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神經衰弱預防保健(1 / 2)

神經衰弱是以神經過程中易於興奮和易於疲勞為特點,伴有情緒不穩定、睡眠障礙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症狀特征的神經症。

一般認為,神經衰弱多由持續性的緊張情緒刺激所引起,主要表現為疲勞、頭痛、腰痛、憂鬱、失眠、食欲不振、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患了神經衰弱,會給工作、生活帶來很大影響,精神異常痛苦。那麼如何才能擺脫神經衰弱帶來的煩惱呢?可從下麵5個環節入手,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1)消除引起神經衰弱的緊張情緒,減輕心理壓力

首先應認清,這種“病”是可以治愈的,決不是什麼絕症,也不會變成精神病。盡管自覺腦力不濟,實際上照樣能應付日常生活及一般工作和學習,不會造成精神殘疾。應將理想與現實、希望與可能分清。不要為腦力下降而焦慮,必要時需降低自己的奮鬥目標,要量力而行,要把目標確定在自己能充分發揮潛能,而又不導致精神崩潰的限度。將目標降低,輕裝前進,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2)正確認識神經衰弱的本質

已患神經衰弱的人,首先要認識到症狀是一種信號,它告訴你:“大腦太累了,壓力太大了,需要休息調整了。”這時,想一下子消除症狀肯定是無濟於事的。應該先冷靜地分析一下,這種情緒緊張和心理壓力來自何方。從表麵上看,神經衰弱確實影響了工作和生活,可實質上它及時地停止了你超負荷運轉,使你暫時擺脫了沉重的心理負擔,獲得一個休整、喘息的機會。同時也使你獲得了一次直接麵對痛苦,甚至設法超越痛苦的機會。有許多人就是從神經症的痛苦和束縛中徹底解脫出來,成了一個全新的、富於創造性的、能夠釋放出潛能的人的。

(3)打破神經衰弱的惡性循環

惡性循環形成的關鍵是患者想用人為的努力直接消除神經衰弱的症狀,如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煩惱等。但人為的努力不但無效,反而越發固定了注意力,越想努力消除,症狀越重。相信患者對此一定體會很深。要想打破惡性循環,需做到:不把注意力集中於這些症狀;不去有意識地直接消除症狀。實現上述兩點的惟一辦法就是行動,帶著症狀去做事,可以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如果你下決心找事做,就不愁沒事做。惟一的要求就是不想病、不談病,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所做的事情盡量不要太單一,盡量做一些比較消耗體力的、不太費腦筋的、自己喜歡的、收效很快的事情,逐漸增加做事的種類和加大腦力消耗。長此堅持下去,神經衰弱的苦惱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