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的力量
卷首語
作者:劉春雄
20年前,家電行業在中國是象征性產業,但在發達國家經過兩輪產業轉移,早已被邊緣化。現在,家電行業在中國已經被邊緣化。家電業的翹楚張瑞敏盡管獲得了無數榮譽,但海爾始終無法登臨世界品牌“TOP100”。這與海爾做得好壞無關,隻與海爾從事的行業有關。
日本家電業的技術能力仍然很強,但因為沒有像韓國三星、LG那樣與IT融合,所以日本家電業沒落了。這是給中國家電業的重要信號,要麼學韓國步伐,要麼步日本後塵。
中國的製造業是在發達國家產業轉移中做大的,這注定了中國企業隻能做出規模,很難做出影響力。聯想如果繼續做PC,將隨著PC的被邊緣化而被邊緣化,好在聯想及時調整了“PC+”戰略,全麵進入IT領域。華為是設備供應商,曾在《華為基本法》中宣布:“為了使華為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我們將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然而,現在的象征性行業就是信息服務業,所以華為放棄了承諾。
現在已經沒有獨立的家電行業,所有電子類行業都要接受IT的改造。IT業的重心,取決於對三大終端的爭奪,即手持終端、移動終端、家庭終端。對手持終端的爭奪,目前就是對智能手機的爭奪;對移動終端的爭奪,目前就是對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類似產品的爭奪。這兩類終端的爭奪,現在格局已經基本呈現。剩下是對家庭終端的爭奪,格局未定。
家庭終端,成本構成在硬件,技術含量在軟件。家庭終端因為難以像手持終端和移動終端那樣微型化,物理性的成本占比還是比較大的,家電企業在此方麵有一定的優勢。
是家電智能化,還是做智能家電?這就如同問:是功能手機智能化,還是做智能手機?家電智能化,是給家電添加智能化的因素,主體仍然是功能化的,是以家電思維做IT。做得不好,就是偽智能化,如同這幾年不少家電企業的宣傳噱頭。智能化家電是以IT思維做家電,放棄家電思維。這是諾基亞與蘋果做智能手機的不同,諾基亞是以功能手機思維做智能手機,蘋果壓根就沒有功能手機思維。
中國家電業現在正站在懸崖邊上,一味做大可能就是末日,這不是危言。在未來的智能家電格局下,要麼成為智能家電品牌的生產製造基地,要麼成為智能家電的主導者。
互聯網和IT是這個時代的杠杆,是借用這個杠杆撬動別人,還是被別人撬動?是主動投入並主導格局,還是被格局所主導?中國家電企業有了足夠的技術能力,但需要思維的突破。
(編輯: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