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亂世紛爭的華夏大地上,分裂出了近千個國家,六十四州,而經過了五族入侵,以及近百年的征戰。
華夏大地終於角足出了三大頂級勢力,分別是北方新建的勢力北魏國,中原的老牌晉國,以及江南地區的楚國。
三國在統一了這些地區後,為了防止華夏大地再次被五蠻夷族入侵三方霸主在龍溪湖進行了商談,在這次商談中,三方簽訂了百年互不侵犯的原則,史稱龍溪百年約。
在簽訂了這個約定之後,三國迅速從各自的邊境線上撤出了一大半的兵馬來平定國內之亂。
尤其是北魏,由於北魏國是新形勢力,皇帝的位置是由篡位得來的,所以後方一直不穩定。
許多不服北魏國之人且有野心之人紛紛打著支持軒轅皇族的旗號自立為王。
分別是占據一州之地的軒轅皇族稱華夏國。占據西涼四州的原西涼王李家,稱西夏國。占據北方倆州的軒轅皇族權臣天家,稱天翼國。占據北方倆州的地方義軍趙家,稱鴻騰國。占據東北倆州之地的駐邊將軍王家,稱東盟國。
五家為了自保形成了攻守同盟,互相幫助,互相牽製,北魏皇動用十五州之力打了十年也沒有占到什麼便宜,無奈隻得與五國簽訂協議。
規定五國幫忙抵禦北方匈奴,每年朝貢,北魏則保證他們的後方安全和供給問題。五國知道若是北魏采取強攻死戰的方法,根本抵擋補助,隻得妥協。
五國在與北魏簽訂盟約之後,當即聯合北魏,發動大軍五十萬強攻匈奴,將匈奴打的四分五裂,無力南侵。而五國與北魏也是損失慘重,無力進攻匈奴最後的防線,無奈收兵。
時間一晃,百年即將過去,幾國國君,將軍也進行了新老更替,然後匈奴卻開始死灰複燃了,匈奴赫拉部落新族長冒頓蟄伏在短短三年時間統一了整個匈奴。
創建了匈奴帝國,在明麵上年年向北魏等幾國朝貢,實則暗自招兵買馬,欲圖南下,奪取中原大地,一血前恥。
終於在公元9999年,冒頓蟄伏率領匈奴五十萬大軍采用突襲戰,三天攻破北魏抵禦匈奴南下的土黃關,五天內,連破北魏在匈奴的要塞十餘座,兵峰直指北魏以及五國所建立的防匈奴的最後一道防線-長城。
而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
“急報!急報!緊急軍事急報!依我北魏法律,持此急報者一路之上可騎馬行走,路上膽敢有擋者,殺無赦!”
在北魏帝國防守森嚴,堅硬如鐵,熱鬧繁華,行人匆匆的國都大道之上,一名身穿黑色玄鐵鎧甲,頭戴紫金白虎盔,左手抓著一個繡著紫龍套筒,右手抓著馬的韁繩,騎著白馬的戰士正張嘴狂吼,肆無忌憚的奔馳著。
左右行人見到這名普通瘋了一般騎著白馬的戰士紛紛都躲開,就連路邊巡視的禁衛軍見到這名戰士也紛紛躲避開來,因為他們知道,這戰士可不是普通的戰士,他們是皇家苦心訓練二十年訓練出來的-血衛。
這是負責傳遞邊關地區最高的,緊急軍事情報,也許有人會問,這麼高級的機密,就這樣大張旗鼓的傳遞,難道說不怕引起國內平民的騷動?不會被敵人埋伏在國內的死士,間諜所搶奪。
其實北魏帝國之所以讓血衛這樣傳遞軍事急報,起目的就是為了讓所有的人做好即將打仗的準備,為了讓所有人都不要沉寂在溫柔的幻想鄉中,時刻謹記戰爭就在身邊。
至於為什麼不怕被敵國之人搶奪,原因便是這些血衛身手極高,就算是數十人也難以將其擊敗,要知道這些人可是從小訓練整整二十年,最後進行千人廝殺隻留十人,訓練以及淘汰極其殘酷。
而在國都最中央的地帶有著一座占地最大,富麗堂皇,戒備森嚴的巨大宮殿-皇宮。
皇宮內外駐守著近三萬的禁衛軍戰士,這些禁衛軍戰士各個身穿金盔銀凱,腰跨寶劍,手持鐵戟矛戈。莊重嚴肅,身體普通矗立在那裏一般堅硬挺直的站著,看上去極其威風。
然而繞是這些極其威風的禁衛軍戰士在見到血衛戰士騎馬奔騰之時也是用敬畏的眼光望著眼前奔馳而過的血衛,想著那是自己。
尤其是守衛皇宮大門進出的三百禁衛軍高層在血衛奔馳向他們時,一向高傲的他們在打開門之後,紛紛單膝下跪行軍禮,用崇拜的眼神望著眼前的血衛。
“陛下!血衛急報!”在皇宮大殿的禦書房之中,北魏新皇曹莽正趴在自己的龍桌之上奮筆疾書處理奏折。血衛在奔馳到禦書房門前之後,當即下馬,看都不看守門的太監,直接敲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