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全力收官

封麵文章

黃岡市地處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遊北岸,京九鐵路中段,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現轄七縣(紅安、羅田、英山、浠水、蘄春、黃梅、團風)、二市(武穴、麻城),黃州區、龍感湖管理區和黃岡經濟開發區,版圖麵積1.74萬平方公裏,總人口750萬。

回顧2014年,黃岡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為96億元,增長20.1%;黃岡民生支出為277.5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80.3%。總體來看,通過促發展、培財源、強管理、推改革、惠民生、保穩定等舉措,黃岡財政運行情況較好。但展望2015年,也麵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長期以來,由於戰爭創傷、自然災害、資源匱乏、國家大項目投入少、主體功能區劃限製、人才和資金外流嚴重等多重原因,在“三期疊加”( 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結構調整麵臨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宏觀經濟背景下,受當前經濟下行、政策性減稅、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等因素影響,黃岡財力弱的現狀短期內難以改變。

2015年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是全麵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同時也是黃岡大別山試驗區建設實現“五年大變化”的決勝之年,做好財政工作意義重大。作為黃岡財政部門,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在適應新常態下加快發展,在加快發展中應對新常態,全麵深化財稅改革,創新機製培財源,持之以恒抓收入,厲行節約嚴管控,促進財政工作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第一,不遺餘力培植財源。搶抓長江經濟帶開發、武漢城市圈、大別山試驗區建設等重大機遇,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和“競進提質、升級增效”的總要求,著力轉方式,調結構,深入推進“雙強雙興”、“三大行動”,全力支持城東新區、市區一體開發、招商引資、市校合作和重大項目建設。要完善激勵獎勵機製,創新財政投入方式,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放大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支持融資擔保平台做大做強。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鼓勵社會資金和民營資本參與投資。利用財稅金融政策,扶持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努力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切實提高黃岡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第二,不遺餘力加強收入征管。緊緊圍繞年度收入奮鬥目標,科學合理謀劃好收入,狠抓收入征管和督辦,強化科技手段,全麵、準確、及時地掌握收入動態,密切關注財稅政策和財政體製變化,加強收入形勢預測分析,進一步優化收入結構,不斷提高收入質量,確保黃岡財政收入有質量、有效益和可持續地增長。同時,大力加強隊伍建設,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努力打造為民務實清廉的機關,真正做到依法生財、依法聚財、依法管財、為民理財。

第三,不遺餘力推進財稅改革。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新《預算法》、國務院和財政部的要求,完善有效措施,強力推進財稅改革,密切關注營改增、資源稅、消費稅、房地產稅、環保稅等稅製改革。建立完整、規範、透明、高效的現代預算管理製度,推進全口徑預算和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著力編製中期財政規劃和跨年度預算平衡機製。高度關注轉移支付改革,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的爭取力度。清理財政支出掛鉤事項。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建立財政風險監控與預警機製,防範財政風險。

第四,不遺餘力優化支出結構。堅持厲行節約,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強化預算約束,優化支出結構,大力壓縮“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健全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製,大力推進預決算和“三公”經費公開,促進依法理財。加大全口徑預算、項目資金整合、結轉結餘資金管理力度,放大財政資金聚合效應,念好“衣食住行、業教保醫”八字經,集中財力保障民生支出和市政府“十件實事”等重點支出,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確保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