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無限
1800萬粉絲的大V鄧紫棋穿著深V背心,隻是她的身邊站著的是名媛希爾頓姐妹,鄧紫棋沒有像自拍裏擺出V字形,盡管沒有集齊三個V,但我們依然要給她補上金魚V5。
鄧紫棋微博曬出與希爾頓姐妹的合影,說:“討厭今天嗓子完全啞了,但十一月回來做北美巡演時,我保證到時候嗓子能唱三天三夜,哈哈!對了,今晚JeremyScott的紀錄片好好看!”這就是鄧紫棋,你以為她是在工作,可她寓生活於工作中,她不僅僅是歌手。
今年鄧紫棋當了《中國好聲音4》汪峰組的夢想導師,成了好聲音曆史上年紀最輕的導師;鄧紫棋更是戶外達人,加盟《極速前進》與好姐妹張芸京兩人成為僅有的女女搭檔;此回與名媛合影又讓我們看到了鄧紫棋深深名媛風,去年作為即將登上太空的首位華人明星,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進行太空訓練,鄧紫棋似乎幹了不少與音樂無關的事情,可這又恰給她的音樂充電,或許鄧紫棋的所作所為給了更多埋怨華語樂壇沉寂低迷的歌手們啟示。
所謂歌曲的傳播介質之變隻是冰山一角,其他行業都想法設法能迎著互聯網的風而上,樂壇的版權保護意識也逐漸加強,歌手們實在不能自怨自艾。說到底,歌手與詩人是比較相近的職業,上世紀80年代的詩人、90年代的歌手,都是被粉絲們簇擁著的寵兒,當詩人的佼佼者都不能把寫詩當成一個職業,橫向比較歌手已是強過太多倍。
隻是歌手縱向比較過往,由曾經的瘋狂回歸到一種常態,那時的商演盛行之際,歌手們忙著走穴,演員們演而優則唱想分得一杯羹,不出張專輯都不好意思;如今呢歌手出了專輯不好意思,能靠專輯賺錢的歌手屈指可數,大多歌手都是賠本賺吆喝,能出敢出專輯的歌手算是對於音樂的赤誠。
不同咖的歌手也不能一言以蔽之。一線歌手是定期相見,他們會隨著電影的檔期唱一部又一部電影的主題曲,可謂是既能保證傳唱度又能賺銀子,按說唱了十多部電影主題曲都能集結成專輯了,可她就是不出不出就不出;二線歌手是偶爾能見,他們有點演技都去拍戲了,演個男三號女四號,刷個臉熟,觀眾看到也會替他們的跳槽會心一笑;三四線歌手好久不見,遇到各大衛視的晚會能出來唱個串燒,平時則是混跡於三四線城市上演,這倒與他們的地位頗為相符;再往下排的n線歌手們倒是“寶寶,天天見”,音樂類節目的回鍋肉,從外脆裏嫩到裏硬外焦,隻能說是“嚇死寶寶了”。
曾經興隆的華語樂壇實則就是一塊注水肉,到了當下來擠幹水分,流行歌手們引領著流行也追趕者流行,唱了一個又一個集裝箱的所謂情歌,中心思想都是苦情、虐戀,而對人類其他的情感他們卻視而不見。
他們對於流行倒是有著天然的感知力,這幾年親子類節目盛行,於是乎一群原本你以為都沒有女朋友的他們猛的發現娃都能打醬油了,超級奶爸熱潮更是能從親子類節目蔓延到音樂類節目,反正你手機裝個app就能當歌手,奶爸可不是你想當就能當,這麼看來奶爸的身份的確要比歌手昂貴得多。不過即使如此,也是希望歌手能加盟真人秀節目,又有多少歌手能像鄧紫棋一樣保持著滿世界跑的興趣和充沛的唱作能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