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站
一個勺子的成長進化史
《一個勺子》經過主演王學兵的事件後,幾經波折,終於定檔上映。讓我們扒一扒這部影片怎麼樣。
首先,農村題材的電影,在中國不外乎就兩大類。一種是有關部門支持的主旋律電影,這類一般作為電視電影在電影頻道放映,能到影院的,基本也屬於廣電補貼型,基本產生不了多少實際票房。
另一種就是像《一個勺子》一樣,有某些有情懷的電影業內人士發起,藝術上追求專業獎項認同並以此提高知名度與認可度,商業上完全按照類型片運作,希望獲得商業回報。顯然《一個勺子》在故事上有導演的個人化風格,也得到了電影專業獎項的認可,至於商業回報,則有待市場檢驗。
故事開始了,陳建斌扮演的拉條子到城裏要賬,話說這麼個老窮老實的農民怎麼有錢借給別人呢?原來拉條子的兒子被關進監獄判了五年,拉條子聽說五萬塊錢可以減刑一年,於是他拿出家底3萬元,又借了2萬元,給了住在城裏的老鄉——成了暴發戶的王學兵王大腦門,結果王大腦門說自己把錢花了,但事沒辦成。所以拉條子才經常去城裏纏著王大腦門,希望可以要回一部分錢。
這一次也是,在等王大腦門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傻子,陝北方言叫勺子,拉條子給他一塊自己帶的餅吃,結果勺子一直跟著他,一直跟到家。拉條子沒辦法,大冬天的,怕他凍死在自家院子裏,隻好把他鎖在羊棚裏睡一夜。此後拉條子想盡辦法把勺子甩掉,結果勺子每次都能找到自己家。
沒辦法,拉條子隻好給他雙鞋穿,替他剪了發,收留他幫自己幹活。大年夜晚上,陳大腦門帶來了幾個人,說是他們看到了拉條子貼在他4s店門口的尋勺子親人的告示,這個人人就是勺子的親人。親人留下2000元急匆匆就把勺子領走了,拉條子看著遠去的汽車,心裏空落落的甚是難過。
沒過幾天,又來了夫妻兩個人,說是勺子的哥哥嫂子。拉條子才發現,原來以前是自己上當了,想找王大腦門問個明白,可大腦門說自己也不認識之前的人,隻是做好事。拉條子為了表示愧疚之意,把之前人留下的2000元給了哥哥,並又借了2000元,表示對勺子家人的歉意。哥嫂拿著4000元揚長而去。
可是沒過幾天,又有人來,說是勺子的家人,這下拉條子徹底蒙了,他想不明白,為啥那麼多人要一個傻子幹嘛?他們中有是真的親人嗎?於是他去公安局報案,想問個明白。接待的人告訴他,他兒子減刑了,但是沒告訴他那麼多人要領走勺子的原因。拉條子又來找王大腦門問領走勺子有啥用,大腦門以為他又來要拿五萬元錢,於是開車逃跑,沒想到拉條子一路狂奔,大腦門見逃脫不掉,拿出五萬元狠狠的砸在拉條子的臉上。
拉條子揣著五萬元錢,突然想起大腦門的話“想知道領走勺子有啥用,自己變成一個勺子就知道了”!於是拉條子穿著勺子的羊皮大襖,戴上了勺子常帶的破頭盔,他透過紅色半透明的防風眼罩,看著外麵白雪覆蓋的世界,幾個孩子正朝他扔石頭。拉條子感覺自己真的成了一個勺子,頓時舒服多了。
近幾年,由於優秀農村題材的商業品匱乏,反而讓我們覺得農村題材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新意。加之農村題材一般投資相對較少,反而讓個人化的表達方式得到了較大的發揮空間,在這樣的條件下,偶爾就會出現讓我們眼前一亮的片子。
如《hello,樹先生》、《天注定》等,他們都在故事講述方式、發掘農村底層人物的心理和生存狀態、展現農村生活環境等方麵有所探索和創新。《一個勺子》也算是一部較好的農村題材電影,故事講述方式上比較流暢,不會讓普通觀眾感到節奏緩慢。本電影帶我們體會了一下農村底層善良農民的生活心理狀態,有興趣的觀眾不妨去感受一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