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教子
心靈雞湯
作者:錢漢東
喜歡讀書是錢家的家風,但錢學森夫婦從未教過錢永剛如何讀書。
錢永剛說,有關讀書的要義,他是從父母處觀察來的。父母做學問,持之以恒,不功利,不著急,講求一點一點積累,積累到一定份兒上,你不想讓它起作用都不行。
錢永剛告訴我,他那時候讀書,不像今天這麼功利,一切都憑自己的興趣。小學二年級他就天天抱著大部頭的書看。《十萬個為什麼》剛出版的那個暑假,父親讓錢永剛一天看70頁,不明白的問題攢著,等他有空時可以問他。父親從未如此明確地對他讀書提過要求,這次是個例外,錢永剛很重視,可一天看70頁挺緊張的,畢竟不是讀小說,要完全看懂不容易。到周末,父親問他有什麼問題,錢永剛趕緊把做了標記的問題提出來,由父親解答。
錢學森夫婦學問非常優秀,但對孩子的成績從不苛求。錢永剛小時候的成績單並不漂亮,那時是五分製,他總有幾個四分。但父母看了,隻是笑笑,從來不說你再努把力考個滿分。他們認為丟個一分半分很正常,硬讓孩子拚出滿分來,太累,也沒有必要。
錢永剛上初一那年,班主任把他叫到辦公室說,看看你的成績單,有什麼問題嗎?錢永剛看了半天沒看出問題。老師說,這就是你的問題,對自己要求不高,像你這樣的家庭,應該消滅四分,全拿五分。
吃晚飯的時候,錢永剛跟父親說起這事,父親聽完,一句話都沒說,嗬嗬一樂,走了。那年期末考試,錢永剛果真全拿五分,他想這次一定會得到父親的表揚,誰知父親看後笑道,以前也不錯的。
在錢永剛眼裏,父母講話做事很有分寸,喜怒不形於色,達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那時候,毛澤東、周恩來經常把父親請去,對他的工作予以肯定。這在很多人看來是天大的事,錢學森卻從不向外人提起,他認為這沒有什麼可驕傲的。母親非常有涵養,遇到再高興的事,也不會哈哈大笑;碰到再大的麻煩,也隻是輕描淡寫地說一下,不會絮絮叨叨說個不停。
父母的這種行事方式,直接影響到錢永剛的待人接物。做行動的巨人、說話的矮子,有時候,一個行動比一千遍說教更有力量。
(摘自《特區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