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味道
心靈雞湯
作者:張佳瑋
要去阿爾卑斯山過聖誕節的人,常會選擇在安納西停一程——這是個一小時可以走遍的小城,你可以把它看作法國版同裏周莊,附加一個倒映阿爾卑斯山的湖泊。如果你是杭州人,還會走著走著,覺得眼前一花,仿佛回到了南山路、西湖東,生出遠遠看見棲霞嶺的錯覺。飯店裏的本地特產,曰幹酪燉牛肉。火候掌握得好,你能吃到軟硬度完美、牛肉汁融彙濃幹酪的好味道。你問老板製作訣竅,老板嗬嗬笑,用廣告一樣華麗的法語辭藻誇飾一番,結果無非是:本地牛肉好,更重要的是,本地幹酪好——後者本店有賣喲!
你逛聖誕集市,能看見滿街的熱紅酒,加了薑糖,薑味讓酒的甜香又剛正清澈了許多。問店主這熱紅酒怎麼做的,有何秘方,店主很大方地承認,酒倒沒什麼新鮮的,主要是自家製的薑糖難得——每年逢秋天開始做,冬天才開始有!
在勃朗峰下的霞慕尼,找瑞士火鍋來吃。店裏說,傳統款瑞士鍋是幹酪、麵包、酒,但自家有私製的火鍋,幹酪裏加自製白葡萄酒,另加私製豬肉、土豆,隻比傳統款多4歐元。要來一看,豬肉是片好醃製的火腿,咕嘟咕嘟還透酒香的奶酪絲纏卷裹著,入口一吃,味道好得大出意外:豬肉火腿醃得很透,味道鮮香不提,被奶酪軟鹹香一裹,還有一股子沉著結實的鹹香。結賬時著意跟服務生誇過,服務生半謙半傲地表示:主要是自家的酒、奶酪和火腿好——這自產的都好!
歐洲人菜譜沒江南的大師傅那麼精雕細琢。普通飯店的好廚子,比起一般愛下廚的大叔大媽,主要優勢乃是能準確精到地處理食材。實際上,歐洲飲食,大半倒是好食材支撐著——西班牙火腿、德國熏腸和酸菜、瑞士幹酪、意大利各類麵和醬汁、瑞典的越橘醬以及無所不在的“本地特產魚”和“本地好酒”。再往細了看:酒、火腿、熏腸、醃肉、酸菜、奶酪,發酵的、醃製的、熏的,最後歸到一處,特點就是:時間的味道。
釀酒有太多傳奇的故事,這且不提。醃、熏、酵的食品,倒大多是無心插柳。比如日本人用煙熏冰凍固定住鰹魚的鮮味,做成木魚花(鰹節)之前,肯定沒規劃好如今宏大的“木魚花醬油飯”“木魚花配湯蕎麥麵”這些產業鏈,更多是為了好保存,拈手就來。火腿敷鹽,最初是為了脫水好保存。豬肉煙熏,也不會事先想好煙熏肉的用途。德國人當初折騰圓白菜時,肯定也想不到現在歐洲大陸人民一邊嘲笑德國人酸菜味重,一邊請求老板多給點兒酸菜汁,回去燉得了熏腸和肘子。
如是,發酵與醃製這些濃縮的味道,都和時間有關。包括微甜的抹茶、發酵的雪茄葉,都有這種被濃縮過的時間的味道。
當然啦,這種味道有其麻煩處:好年份的酒、雪茄、梅幹萊,好的魚、豬肉、鹹菜,其味來自自然,無法靠工業量產控製,所以全看運氣,吃喝沒了,就是沒了;蒼天給麵子,就可能吃到前所未有、與自己投緣的珍味。
所以好吃的食物和愛情是差不多的:偶然在時間裏交彙,遇到了就是緣分。好吃的東西如時光流逝,哪怕暫時被封鎖了,能讓你嚐到味道,但過去了,就還是過去了。
(摘自《時文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