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年人運動保健的原則
中年健身莫“等等”
多數中年人都怠於體育鍛煉,也有很多人以“等以後有時間再說”等借口一拖再拖。專家認為,中年人的身體拖不起,中年健身應立即行動。
最新一項對1576名高級管理人員的健康調查顯示,近70%的高級管理人員感覺自己當前承受的壓力較大,感到疲勞或體力不支,其中有21%企業管理者由於工作緊張與自身期望過高,整天拚命工作,以致無暇顧及體育鍛煉,因此身體就發出疲勞的“警報”。
到30歲以後,由於缺乏運動,使代謝功能降低導致發胖,就會大大增加患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病的機會。而實踐證明,中年人可以通過適度運動延緩人體各器官功能的退化。
中年人在選擇鍛煉內容時,要盡量選擇參與肌肉群較多的活動項目,這樣對心肺功能的鍛煉效果會更好。例如,所選擇的項目如果以下肢運動為主的跑步、跳繩等,要兼顧一些上肢和軀幹的運動。中年人還不能忽視腹部肌肉群的鍛煉,因為腹部鍛煉可以防止肥胖。適當的運動,還能調整人的心理狀態,釋放來自外部的壓力和消除緊張感,對中年防病、保持身心健康十分有利。
體育鍛煉的功效在於堅持,對於平時很少運動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堅定信念、培養意誌,要把體育鍛煉當成一項硬任務來完成。經過鍛煉一段時間以後,隨著身體狀況的改變,鍛煉者嚐到了甜頭,便會把鍛煉當成一種習慣,這樣堅持鍛煉便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為何腦力勞動者更要注重健身
運動是在大腦指揮下進行的身體活動,同時大腦又接受來自肌肉、關節的神經末梢感受器對反應信號的輸入,所以,運動既可以調節神經係統和心理狀態,又可以增強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製過程。在用腦過度、神經疲勞的情況下,消除疲勞的最好方式就是運動,它可使大腦得到休息,起到清爽頭腦、強身健體的作用。腦力勞動者如果平時缺乏鍛煉,不適合做高強度的運動,散步、慢跑或者隨著音樂打太極拳、做操、跳舞等,都是比較好的運動項目。尤其是在春天,找一個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的地方做運動,有利於開闊心胸、愉悅精神,從而消除疲勞。
運動是積極休息
對於從事腦力勞動的人群來說,每周必須有一定的鍛煉時間,每次以30~60分鍾為宜,主要項目可采取長跑、各項球類,以及根據自身特點選擇田徑或體操運動。長年因坐辦公室導致腦力疲勞的人群,可以通過肌肉活動來消除。最好工作一段,出去進行一段室外運動,或工作間歇時做一些室內的徒手體操,這就是積極性休息。
一般來說,腦力活動中間能插做一次廣播體操,形成規律,最為理想。久坐後,容易出現暫時頸部酸痛,如果通過頸部活動的放鬆,仍覺酸痛,則應進行專門檢查。
中年人運動要做到“三有”、“三不”
“三有”是指有恒、有序、有度;“三不”是指不攀比、不爭強、不過量。
有恒是指運動要持之以恒。運動有個“生理效應的時間窗”,大約在48~72小時。在這個時間範圍內,堅持運動,健身效果就會累計疊加。反之,間斷之後,健身效果又要從零開始,自然會打折扣。有序是指運動要循序漸進。如果一開始就選擇大劑量的運動,心髒驟然加快跳動,血壓上升等,可能引起危險。有度是指每次運動要適度。有些人鍛煉,不管自己身體狀況如何,往往強迫自己必須達到某個標準。其實,心跳、血壓、承受耐力的程度等生理指標,每天每刻都在變化,鍛煉也要隨之而變。今天身體狀態好,就走一萬步,狀態不佳,走5000步也行,隻要身體不感到特別累,微微出汗就可。
不攀比、不爭強、不過量,是指運動應保持正確的心態。運動能夠讓人得到心靈的滿足,保持平和自然的心態,就能享受獨到的樂趣。
中年人要掌握合理運動“四要素”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崇尚健康,運動健身蔚然成風。由於中年人心髒泵血功能、肺通氣能力逐年下降,骨質疏鬆又使骨折危險性增大,更要注重運動的合理性和計劃性。中年人掌握合理運動四要素是:
1.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是確保運動效果和安全的重要指標,包括心率、代謝當量、功率等。以心率為例,一般來說,運動的目標心率以達到最大心率的60%~80%為宜。在開始運動訓練時,如40~49歲、50~59歲、60~69歲的最大心率分別是178、167、164次/分;選擇最大心率的60%的值作為運動的目標心率比較合適,分別是107、100、98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