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是實踐勞動的原則。勞動可以開發自身的潛能,可以擺脫對自己的過分關注和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可使人保持與現實的聯係,因此,此原則對心理保健有積極意義。
第五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原則。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消除孤獨感和隔離感,可以提高自我價值感,可以贏得別人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形成互相關心幫助的格局,從而促進心理健康。
第六是尋求幫助原則。個人的自助能力和自我了解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通過尋求幫助,特別是專業人員的幫助,可以解決自己的行為難以控製、難以客觀認識的問題,這種尋求幫助是情緒成熟、追求生活質量的表現。
擁有年輕健康的心理
心理老化被認為是心理失調的前兆,它會埋沒一個人應有的才智,阻礙創造力及潛力的發揮,甚至會導致身心疾病。對此,我們應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防範:
1.心情開朗,自我調適首先要認識中年是人生黃金時代,雖體力漸衰,但智力和創造力處於人生最佳年齡階段。遇到不愉快的事,要冷靜處理,始終使自己保持樂觀情緒,隨遇而安,知足常樂,善於運用心理衛生保健知識,化解矛盾,保持心緒平衡。
2.自知自愛,積極進取自知自己身體狀況,既不盲目疑病,也不輕易言老,量力地去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愛惜自己,重視身心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榮譽,自尊、自信、自製。要保持向上精神,以百折不撓的意誌和奮發進取的精神,朝著人生奮鬥目標前進,驅除暮氣。
3.重視養生,鍛煉身體《黃帝內經》中說:“夫道者年皆百歲”。意思是說,懂得養生之道的人長壽。因此,要自強不息鍛煉身體。因為人的心理活動以生理活動為基礎,要延緩中年人心理衰老,通過體育鍛煉,來保持生理活動的一定水平,是心理健康和長壽的重要途徑。
4.多動腦筋,永葆青春人的衰老與大腦衰老密切相關,若大腦衰退,人的生理功能也將衰退,大腦對機體活動調節能力也開始下降,各種功能的減弱,容易導致心理老化。所以,要養成求知欲望,多讀書,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勤學好動,保持青春熱情,可防止憂鬱症,使自己青春長駐。
5.生活規律,勞逸適度一個人的生活越有規律,大腦的活動也越有規律,進而保證心理活動的健康發展。如按時作息,勞逸結合,可保持最佳精神狀態。中年要避免酗酒、吸煙等不良惡習和嗜好,以防摧殘身心健康,也要防止過於安逸,過食“肥甘”,嚴防縱欲對身心的損害。
中年人心理保健措施
中年人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況如何關係重大。中年人擔負著社會和家庭的重擔,麵對工作、家庭和自身的層層矛盾,若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便會影響到其心身健康。因此,加強自我心理保健工作,保持心理健康,有著現實的個人和社會意義。中年人自我心理保健的措施主要有:
1.做到量力而為、勞逸結合應對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所了解,正確認識體力與智力之間的關係,凡是應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降低過高的期望值。注意勞逸結合,切忌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以智力的優勢克服體力上的不足。同時,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應給予重視,定期體檢,尤其是一些容易忽視的疾病的早期症狀,應及時診治。一般不提倡帶病堅持工作,有良好的身體條件才能更好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