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打進天堂還是地獄?(5)(1 / 3)

韓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kt公司承認,企業870萬手機用戶的個人信息遭電腦“黑客”竊取,警方當天逮捕兩名嫌疑人。事實上,手機用戶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屢屢發生,一旦泄露後可能帶來嚴重的垃圾短信騷擾、私密照片視頻外泄,從而引發不必要的麻煩等。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我們的隱私?

爆料“棱鏡門”的斯諾登是一個信息化時代的英雄,還是一個出賣自己工作職責的、不合格的叛徒特工呢?他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和政府利益,背叛了他作為一個cia中情局職員的義務,違反了他的保密協議,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他也不一定是一個值得仿效的榜樣,如果每一個國家的情報人員、信息安全人員,都像斯諾登這樣,出賣自己的情報,那這個世界也很混亂。但是反過來一想,斯諾登為什麼出賣情報呢?他不是為了金錢,他是為了站在民眾的角度,他要保護人權,他認為美國政府去監控美國人民、去監控清華大學、去監控歐洲的那些使館、領事館,是不道德、不尊重人權的,他認為自己有必要代表人類的尊嚴來揭露美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他又是一個英雄。但是我看到一個數據,美國民眾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0%的人,支持美國政府的棱鏡計劃,尤其是對美國老百姓的通信監控。他們認為隻有這樣,才能夠保護美國人民免受第二次“9·11”那樣的恐怖襲擊,以至於付出一定的隱私和個人的安全,他們認為也是值得的,更何況棱鏡計劃是得到了美國參眾兩院批準的。

政府固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加強對每一個人的思想行為的監控,但無處不在的全民爆料和觀點多元化傳播正在徹底摧毀傳統執政利用信息不對稱的洗腦獲得的支配權力,維基解密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昭示:一個人以信息對稱為武器就可以瓦解全世界最強大的政權的公信力,人心的信念才是一切管理的基石,阿桑奇才是信息時代最草根化的英雄,他比原子彈和航母更具威攝力,尤其對黑色的權力而言!

那麼,個人隱私保護的限度,和美國國家民眾遭受恐怖襲擊的風險之間的平衡點在哪裏,信息不對稱的平衡點在哪裏?尋找這個平衡點,才是我們重點應該考慮的。如果純粹從保護隱私的角度,任何個人的隱私都不能被利用、不能夠被監控的話,電子商務還能做嗎?信息化還有什麼辦法搞下去?是不是這樣造成的傷害,比創造的價值更大?度在哪兒,這是一個問題。

另外,你泄露了我的隱私,得到我同意了嗎?即使你得到了我的同意,給我好處了嗎?讓我參加利益分成了嗎?這就是傳統的手機廣告死掉的原因,每一個手機用戶,除了收到一堆垃圾廣告,除了被騷擾以外,他們什麼都沒有得到。運營商收入了短信流量費,廣告主傳遞了自己的廣告信息,廣告公司收到了廣告費,但手機用戶什麼都沒有得到,所以這種模式一定是玩不下去的。新的廣告模式是什麼?要讓手機用戶自動接受廣告,因為他能夠得到好處:免費得到商品的使用或者免去相應的通信費。

在隱私信息化服務這塊,有幾句話很重要:

第一,我想知道的信息,你如何及時準確地告訴我。

第二,我不想知道的信息,千萬不要未經同意來打攪我。

第三,我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信息,你如何來保護我,以使我不被泄露信息。

第四,如果我有限度地、自願拿出某一部分隱私的信息,交給你去經營,你賺到錢了,得到好處了,分多少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