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滋陰壯陽(4)(1 / 3)

【組成】鍾乳石100克,丹參60克,石斛60克,杜仲60克,天冬60克,牛膝60克,防風60克,黃芪60克,川芎60克,當歸60克,製附子30克,肉桂30克,秦艽30克,幹薑30克,山萸肉100克,薏苡仁100克,好酒2.5升。

【功用】祛風除濕,溫陽散寒,補虛蠲痹,活血止痛。

【主治】風寒濕痹,腳膝軟弱。

【製法】將藥共碎細,用白紗布袋盛之,置淨器中,入酒浸泡,密封,3日後開啟,去掉藥袋,過濾後裝瓶備用。

【用法】不拘時,每次溫飲10毫升,漸加,以知唇麻為度。

【按語】方中鍾乳石、製附子、幹薑、肉桂壯陽散寒,溫經止痛;杜仲、牛膝、山萸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止痛,補腎益精;防風、黃芪、秦艽、薏苡仁祛風除濕,通脈舒筋;丹參、石斛、天冬、川芎、當歸滋陰和血,充分經脈,並製風燥藥之弊。諸味相伍,邪正兼顧,陰陽並舉,氣血雙調,剛柔相濟,渾厚有力,於痹痛腳弱之證甚合機宜。酒浸成劑,溫散之力益加,又溫飲漸加量至唇用者,以盡其用也。

鍾乳石酒

【來源】《遵生八箋》。

【組成】鍾乳石75克,胡麻石100克,熟地120克,懷牛膝60克,肉桂30克,五加皮60克,防風30克,地骨皮60克,仙靈脾45克,白酒7500毫升。

【功用】補肝腎,添骨髓,益氣力,逐寒濕。

【主治】頭暈目眩,陽痿遺精,腰膝酸軟,關節疼痛,畏寒肢冷等症。

【製法】先將胡麻仁置鍋中,加水適量,煮至水盡,倒入石器中搗爛,次將鍾乳石用甘草湯浸3晝夜,取出後浸入牛乳中泡3小時,再置鍋中飯上蒸約2小時,待牛乳完全傾出後,把鍾乳石淘洗幹淨,研碎備用。最後將其餘各藥搗成細末,與胡麻仁,鍾乳石同裝入白紗布袋中,紮口,置入淨器中,入白酒浸泡,密封。14日後開啟,過濾去渣,裝瓶備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10~20毫升,空腹溫飲。

【按語】方中胡麻仁、懷牛膝、五加皮、仙靈脾、熟地補肝腎,強筋骨,益精髓;肉桂溫陽、散寒,止痛;鍾乳石補氣固精,防風散風寒,祛濕解痙。地骨皮涼血追蒸,清泄肺熱,可緩解藥酒後產生的煩熱。使該酒飲後,不僅可治各種因體質虛寒而致的頭昏遺精,關節疼痛,畏寒肢冷等症,又能增強體質,起到益壽延年的作用。原書曰:“十月初一日服起,至立春日止。”說明是酒誠為冬季老年人或體質虛寒者養身的最佳食療方劑。

秦椒酒

【來源】經驗方。

【組成】秦椒60克,白芷60克,旋複花60克,肉桂25克,白酒1升。

【功用】補腎溫陽,祛風和血。

【主治】腎虛耳鳴,咳逆喘急,頭目昏痛。

【製法】秦椒去目並閉口者,微炒,使之出汗,連同白芷、旋複花、肉桂共搗碎末,置於淨瓶中用白灑浸泡,封口,5日後開啟,過濾去渣備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空腹溫飲。

【按語】秦椒,《本草綱目》稱其為“純陽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氣溫以熱”,能“散寒除濕,解鬱結,消痞食,通三焦,溫脾胃,補右腎命門”。《神農本草經》尚謂之“久服頭不白,輕身增年”。說明秦椒有溫補脾腎、延年益壽之功。白芷味辛性溫,功效祛風勝濕、芳香開竅。旋複花味鹹性溫,功效行痰水,去頭風,通血脈,降逆氣,主要成分為桷皮素。異桷皮素、咖啡酸、綠原酸、菊糖、蒲公英甾醇等。綠原酸與咖啡因相似,查提高中樞神經係統的興奮並可增加膽法的分泌及胃液的分泌;桷皮素能提高毛細血管的抵抗力,減少其通透性,對防治腦中風有一定作用。肉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

振痿酒

【來源】施今墨方。

【組成】海馬1具,紫河車60克,紫貝齒30克,牡蠣30克,石決明60克,陽起石30克,龍骨60克,仙茅60克,桑葉60克,蛇床子30克,刺蝟皮30克,巴戟天60克,砂仁20克,益智仁40克,菟絲子60克,海參60克,阿膠30克,鹿角膠30克,淫羊藿60克,附片30克,白術45克,人參30克,金櫻子90克,準山藥100克,白酒500毫升。

【功用】補腎壯陽,安神定誌。

【主治】腎氣衰弱,肢軟無力,畏寒肢冷,陽痿早泄,記憶力減退,失眠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