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補陽(5)(3 / 3)

2.骨碎補散

原料:骨碎補、牡丹、虎脛骨(塗酥,炙令黃)、白芷、川芎、赤芍藥、敗蒲(燒灰)各30克,當歸(銼,微炒)45克。

用法:以上各味研為細末。每服2錢,以溫酒調下,每日4~5次。

功效:補益肝腎,鎮痛強骨。適用於腕折,手足熱腫疼痛。

3.骨碎補酒

原料:骨碎補、川斷各15克,枸杞、杜仲各10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以上各味同入白酒中浸泡15天,即可服用。每日2次,每次20毫升。

功效:補肝腎,壯筋骨。尤其適用於老人及體質虛弱者骨折。

肝腎陽虛:症見寒疝腹痛,睾丸偏墜腫痛,陰囊水腫。常見於慢性肝炎、更年期綜合征、不孕症、性功能減退等。

【又名】小茴香、香絲菜、懷香。

【產地】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季節】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

【性味】性溫,味辛。

【歸經】入肝、腎、脾、胃經。

【功效】暖肝止痛,溫中和胃。

茴香

1.暖肝煎

原料:茴香、當歸、烏藥、茯苓各6克,枸杞9克,肉桂、沉香各3克。

用法:以上各味加水適量,加生薑3~5片,煎至70%藥汁,餐後溫服。

功效:溫補肝腎,行氣止痛。適用於肝腎虛寒所致睾丸冷痛,畏寒喜暖,小腹疼痛,苔白而潤,脈弦沉遲。

2.治疝氣方

原料:茴香、柴胡各10克,荔枝核32克,橘核20克,昆布15克(先洗去鹽分),延胡索、川楝子(炒香)、川厚樸各12克,青皮、赤芍各8克,蜜棗3枚。

用法:以上各味加水適量,煎取400毫升,每日分2次,溫服,可連服3~5劑。

功效:溫補肝腎。適用於治療肝腎陽虛所致寒疝。

3.茴歸黑豆鴨蛋湯

原料:茴香8克,當歸頭20克,陳皮10克,鴨蛋2枚,黑豆120克,食鹽少許。

用法:當歸頭和陳皮分別洗淨,當歸頭切片;鴨蛋隔水蒸熟,剝殼;小茴香入鐵鍋,隻加少許食鹽,翻炒片刻即鏟起;黑豆入鍋,翻炒至豆衣裂開,再以清水洗淨,晾幹。取瓦煲,注入清水適量,以武火煲至水沸,投放諸味材料,再煮至沸,改用中火煲至黑豆熟爛,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即成。佐餐食用,每次150~200毫升,每日1~3次。

功效:溫補肝腎,散寒止痛。適用於肝陽虧虛所致身體虛寒,麵色蒼白,手腳冰冷,小腹脹墜冷痛牽引睾丸、陰囊寒冷,性欲減退。

4.導氣湯

原料:茴香6克,川楝子12克,吳茱萸3克(湯泡),木香9克。

用法:以上各味加水適量煎煮,沸後再煎半小時。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散寒止痛,疏肝理氣。適用於肝經氣滯,陰寒凝聚所致寒疝。

常見補品

子仲益腎丸(水蜜丸)

【主要成分】淫羊藿(羊油炙)、肉蓯蓉(酒灸)、仙茅、菟絲子、杜仲(鹽炒)、製何雞血藤、首烏、澤瀉、桂枝、甘草、烏梅、蜈蚣。

【功效】補益肝腎,調和陰陽。

【適應證】用於肝腎不足,陰陽失調所致腰酸背痛,麵色蒼白,神疲乏力,形寒肢冷。

益齡精

【主要成分】製首烏、女貞子、金櫻子、川牛膝、稀薟草、菟絲子、桑椹子等。

【功效】平肝陽,補肝腎,益精髓。

【適應證】主治耳鳴心悸、疲乏無力、頭暈目眩、失眠多夢、夜尿頻數等衰老症狀及輔助治療有上述所見症狀的老年病。

鹿角膠

【主要成分】鹿角膠。

【功效】溫補肝腎,益精養血。

【適應證】用於血虛頭暈,虛勞消瘦,腰膝酸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