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白虎(2 / 3)

麻衣人搖了搖頭,信步向旁踱去,姬若隨之動步,兩人步態相互呼應,默契無比。但麻衣人抬頭對月,又慨然道:\\\"再過段時間,若仍是當年的陰月皇朝,便該到了陰月大典之期了。\\\"

\\\"也是當時你我,下決心計劃離開之日!\\\"

姬若柔美的聲音輕輕響起,夾了一絲深沉的感喟。麻衣人步子一滯,轉眼又若無其事起來,隻道:\\\"可惜了帝師當時是鏡無緣,而不是你這真正的第一智者姬若!\\\"姬若卻冷笑,陰沉道:\\\"如果聖君不是七世怨侶的身份,立朝帝師,豈能輪得到鏡無緣?\\\"目光轉厲,怨毒神情一現既隱。

麻衣人嘆道:\\\"那場陰月大典上的說書大賽,一本藍魔小劄,一個聖君親自指定的說書人,頓令魔宮中的阿諛之徒,人人交口稱贊,叩闕自稱感動莫名,以至聖君心神更惑,認定以情移俗,誠\\如藍魔小劄所言,是萬金難買的應事妙方!嘿嘿,的確是妙方,妙不可言的上好妙方\\\"

姬若冷冷笑道:\\\"藍魔與諸葛青天相戀,寫下藍魔小劄之時,正是先君六道,一意謀\\奪七世怨侶之日。所謂人魔絕戀,流傳遍魔宮的愛情故事,當事者親在,尚不足令先君,令皇室,令魔道動搖覆滅人間之念,何況區區一本手劄?可笑鏡無緣,隻源那書是親妹妹手寫,便去自欺欺人,連引導聖君,分清阿諛與真實之責,都復全然忘記!六陽公,算起來我陰月皇朝,與其說亡與人間正道,倒不如說,是亡於那個不稱職的所謂帝師!\\\"

麻衣人沉沉道:\\\"當時你勸我韜光養晦,遠離中樞,為我皇朝保全一點應變的資本,我雖承認有理,終也疑是杞人憂天,隻將直轄的一隊魔軍調給你遣走深藏。結果不久後,聖君舍了皇位離宮出走,以致權力真空,派係爭鬥無休,原本的阿諛之徒,便立刻變了一番麵目姬三公子,若可以重新選擇,本君一定將所有的部屬,都交予你去安排後著!\\\"

姬若反而掩口輕笑,柔柔地道:\\\"現在這樣豈不更好?如果當時,部屬都交給了姬若帶離,一則姬若不敢保證不會因此有了野心與其他沖動,二則,六陽公你也無法在聖君失蹤後的亂局裏自保脫身了!\\\"

麻衣人不語,止了腳步,負手而立,山風習習,拂動衣袂散發,更顯得心事沉重。

姬若知他心意,正色道:\\\"若沒有了六陽公你這先君義弟的身份,主上重建陰月皇朝,取信殘存魔宮故人的心願,就說什麼也無法進行得這般順當。短短二十年中,昔日四賢三公,又已全部得了合適人選,連獅首聖這樣戾傲不馴的狂徒,都也對主上伏首貼耳。六陽公,縱然是主上身份特殊,識見謀\\略,都遠非我等所及,但我等也不必妄自匪薄。如無我等臂助,我魔道如今勢必一蹶不振,再難重現昔日的輝煌與榮光!\\\"

麻衣人靜靜聽著,許久許久,笑意隱現,直至放聲大笑起來。姬若便也笑了,說道:\\\"今日姬若出奇的多話,便是要打消六陽公你的顧慮與自責。瀟水邊,南郭鎮,六陽公你分神多事,既要滿足那些人的一應要求,又要提防他們對聖君的私情,會造就什麼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大體順當下,終有了一兩分的失算處,卻又算得了什麼?\\\"

麻衣人笑接道:\\\"豈止如此?隻怕你還想知道,那些留在無淚城中,正為主上辦著那樁大事的眾人,到底還有些什麼具體舉動罷?嘿嘿,這個你不必擔心,那些人與我們不同。我們所忠於者,是皇朝與我魔道千百年的心願,而他們,卻忘了根本,隻知道忠於那一代聖君本人本君與主上,都能分得出這其中的不同之處的!\\\"

姬若悠悠點頭,隻道:\\\"自西域得來的那個渡厄賢者,雖有大能,但終比不得原本的身體適用。所以,還是須忍上一忍,待那件事完成了才好真是很期待啊,我陰月皇朝,一切恢復如初時,那所謂的人間正道,會不會大大地吃上一驚?不過這一枚苦果,自亙古前便已植下,如今果熟而落,又豈能容他們抗拒不食?\\\"

口中說話,他側目看著麻衣人,嬌媚之態裏,透出一種說不出的激動,麻衣人麵上笑意擴大,突然伸出手來,將他攬入懷中,柔聲道:\\\"好了好了,我的三公子,明月當空,久別重逢,公事亦已畢了。魔道的未來,俱在主上的掌控之中,你我今日,也可以稍稍敘一敘別情了。\\\"

輕笑聲裏,麻衣人將這美少年打橫抱起,大步向山下行去,身形由濃轉淡,便如二人登山時一般,漸漸消失得悄無聲息了——

車輪轔轔,硌在青石板上,分外刺耳。襄樊城其實極大,被漢水中分為二,極氣派的石拱橋,聯係著城南與城北。那名叫綠奴的女子,一邊生著悶氣,一邊禦車北行,行速卻是不慢,兩盞熱茶工夫,便已到了城北一處大宅邊。她氣悶悶地籲停了駕乘,一撇口角,生硬道:\\\"到了!\\\"

一路之上,她幾次施以突襲,一心要這個玄心正宗的高手出回洋相,卻非但次次落空,經過相接南北的石橋上時,更因了她一式突襲太過陰毒,差一點被白虎直接擲進了漢水之中——雖說在落水一瞬間,又被這男子以絕頂身法拎回了車上。

自有下人過來,拉車入宅,她便也躍落地麵,隨白虎往裏行去。大宅門上懸了巨龍幫標識,一幹下人們,也都是五大三粗的彪形壯漢,顯是這幫派公開的地盤。白虎一邊走,一邊暗自點頭,心道此處並不隱密,稍一查核便能訪到,自然易引人錯覺,以為胡人不會選這種所在。主事者反其道而行,識見的確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