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哥譚》沒有蝙蝠,隻有俠(1 / 1)

《哥譚》沒有蝙蝠,隻有俠

觀點

作者:劉一手

作為一座漫迷和影迷都熟知的都市,哥譚讓人首先聯想到的就是蝙蝠俠,因為“蝙蝠俠”布魯斯·韋恩就是在這裏出生並成長為超級英雄的。

陰鬱、壓抑、罪惡橫行,肮髒的街頭和肅穆的人群,這就是蝙蝠俠係列電影中的哥譚市,沒有這樣的罪惡都市,襯托不出布魯斯·韋恩黑暗騎士的英雄本色。當美劇《哥譚》出現時,我們自然期待蝙蝠俠能在電視熒屏上行俠仗義。

在哥譚,怎麼能缺少蝙蝠俠性感的外套,那些高科技武器,還有飛簷走壁的身手,以及那些稀奇古怪大出風頭的反派們呢?偏偏,這些在《哥譚》裏難覓蹤影,就連“蝙蝠俠”本尊也未出現。這就是布魯諾·海勒和丹尼·加農蓄謀已久的成果,這二人聯手製作的這部美劇《哥譚》為我們描摹了一個沒有蝙蝠俠的哥譚市。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要是連蝙蝠俠都沒有,這劇能有什麼看頭?作為蝙蝠俠誕生的前傳,該劇的使命就是讓一幫常年生存在蝙蝠俠陰影下的配角們茁壯成長,顯山露水。於是,戈登探長就成了該劇的主角,和“企鵝人”處處飆著搶眼的對手戲(至於我們的蝙蝠俠,那時還是個叫布魯斯·韋恩的小屁孩)。該劇的主題其實就是——戈登,這個年輕版的警界菜鳥加裏·奧德曼(電影版的主演是如此深入人心)如何在蝙蝠俠出現前,和罪犯纏鬥,並成為一個老謀深算的破案老油條。

作為蝙蝠俠前傳,該劇沿用了蝙蝠俠電影中的陰暗美學風格、以及完整的世界觀,對於a蝙蝠俠的粉絲這是極好的饋贈。更明智的是,編導們也順延了諾蘭在電影三部曲中塑造的現實主義風格,把該劇拖上了探案劇的軌道,從而避免陷入漫畫胡編濫造的格局之中。從前幾集來看,盡可以將其視作一部《CSI:犯罪現場哥譚》,亦或者是《神探戈登》之類的東西。戈登並不“偉光正”的品格和陰暗的哥譚相得益彰,他行走在罪與罰的邊緣,審視著善惡模糊的人性。如果說蝙蝠俠是黑暗騎士,戈登就像是黑暗判官,用毫無說教的正義感鏟除罪惡,實踐著另一種方式的行俠仗義。

電影版的質感,考究的製作讓該劇不辱其高貴出身,除了那些故作深沉的表演,前幾集確實向觀眾展示了不錯的品質。當經典反派企鵝人出現時,甚至能讓很多粉絲熱血沸騰。

難怪,該劇當選了今年美國劇評家協會票選的秋季檔“最具潛力新劇”,同時也名列最具潛力的劇情類節目第一。

不過,這樣的殊榮並不能保證後續的《哥譚》能得到“免死金牌”。要知道去年劇評家協會的“最具潛力”新劇是《神盾局特工》,該劇第一季最後不甚了了,且反應褒貶參半。同為漫畫改編和超級英雄世界觀的電視劇,《哥譚》能避免重蹈《神盾局特工》式的命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