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電視 技術革新
電視
作者:祝媛莉
10月12日,第十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暨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落下帷幕。
本屆金鷹節,“東道主”湖南衛視共上演了開幕式文藝晚會、互聯盛典頒獎晚會、金鷹節閉幕式暨頒獎晚會三台大戲。其中互聯盛典和頒獎晚會以炫酷科技與精彩內容有機結合,讓人耳目一新。在電視晚會整體式微的當下,電視湘軍再次交出漂亮答卷。
金鷹節閉幕式暨頒獎晚會雙網收視全國同時段第一。CSM全國網收視率1.73%,份額7.35%,35歲以下觀眾到達率1.83%;晚會整體觀眾到達率7.9%,推及規模1.01億。頒獎晚會人文情懷與先進技術相得益彰——中國電視人的熒屏夢想和信念堅持,對新媒體時代技術革命的致敬貫穿晚會始終。
品質節目要有情感
“品質來源於細節,包括硬件的細節,以及軟件的細節。從構思、設計、執行到位,到藝術效果呈現,晚會的細節都完美實現了,整台晚會的品質就在那了。”金鷹節頒獎晚會總導演王琴是國內知名製片人,曾擔任過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金鷹節頒獎晚會總導演、2013湖南衛視春晚總導演、2013《快樂男聲》執行總導演等。她的團隊對頒獎晚會早已駕輕就熟,但她坦言,這屆晚會挑戰最大。
本屆金鷹節頒獎晚會,湖南衛視大膽突破創新。在舞美設計上凸顯時尚感,摒棄過去的景片造型,首次全部依靠LED的舞美設置。除舞台後方一塊大屏外,現場所有播放視頻的LED載體均為不規則造型的立方體,一個個“魔方”使最後的視覺效果比往屆更立體。
晚會燈光設計由韓國燈光師一手打造,音響方麵由湖南台音響團隊完美實現了5.1環繞聲4個多小時的直播,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之感。王琴介紹,湖南衛視曾在2013《快樂男聲》節目直播中使用過5.1聲道,但當時技術還在磨合,直播時長沒超過100分鍾。此次長達四個小時的5.1聲道環繞立體聲現場直播的成功,亦成為湖南台直播5.1聲道的分水嶺。
“出色、新鮮的舞美是打開電視機吸引觀眾的首要因素,接下來才會看內容。”王琴認為好的節目需要靠硬件包裝營造美輪美奐的視聽效果,就如同人靠衣裝。但要將美衣穿出氣質,還是要靠內容,靠情感。
“一台好晚會的共性就是除了要視覺好看、形式新穎,一定要有內容,有情感。我們追求的是在保證節目高水準的基礎上,要先讓自己激動,讓觀眾看到新東西,進而打動人。”
王琴告訴《綜藝報》,“頒獎晚會力求體現電視人的專業精神,在表彰他們成績的同時,呈現他們作為普通人的美好情感,表達當下電視人的感受。嚴格講,技術上沒有無法逾越的門檻,它是與觀眾互動、提升參與感的手段,而‘情感、情懷’是一台電視晚會能夠脫穎而出的關鍵,也是其格調與風骨所在。”
導演組將電視情懷貫穿於開場秀、表演環節、開獎及頒獎環節之中。開場3分多鍾何炅“一鏡到底”的表演秀道出了互聯網時代電視人的自豪與自嘲,看似雲淡風輕,實則非常複雜,需要頻繁調度、轉換場景。開獎環節,導演組要求要“有趣、新穎、有心”,設計成一分多鍾的脫口秀。王琴坦言,“11次開獎,超過一半以上都是有設計的。”比如在導演組自己的工作流程上,李易峰和劉雯通過騎發電單車揭曉獲獎人的環節被稱為“踩一踩”;謝娜和康輝脫口秀中臨時停電的環節叫“停一停”;而小宋佳和張翰通過微信功能開獎就叫“搖一搖”。
頒獎環節這條線也深懷“心”意。無論是王維維那條為夢想堅持十年的黃裙子,還是與眾多合作演員一起“致青春”的導演趙寶剛,都讓人印象深刻,這也是晚會想要傳遞的一種真情實感。節目組前期會和所有提名演員溝通,讓其準備一段獲獎感言,要求是“30秒、不能千篇一律、要帶有你自己的故事。”
“這種情感的表達不適宜主持人去說,說出來大家也不會接受。情懷是通過一個個個體來體現、來閃光的。”王琴1999年進入湖南衛視,作為一名從事幕後製作的電視人來說,她希望這場兩年一屆的電視盛會表達出電視人對打造電視精品的追求、對電視夢想的不懈追求。
科技炫酷 看點十足
創新無止境,尤其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當下。
10月11日,“金鷹節互聯盛典晚會”上,4D虛擬技術演出、糅合了熱跟蹤技術的炫舞冰刀芭蕾、“萬人虛擬合唱團”線上線下互動、“彈幕”躍然熒屏。當日“彈幕”一度成為百度風雲榜最熱搜詞彙;僅隔一日,金鷹節頒獎晚會上扮萌機器人小羅與陳偉霆鬥舞、體感AR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就成為網上熱議話題,網友紛紛感慨“萌酷科技感,不明覺厲”。
10月12日的頒獎晚會同樣有著未來科技感,王琴在導演組策劃會上反複強調,“很多東西要顛覆,要尋找新的東西”。她說自己“熱愛科幻,有未來情節,心心念念想在舞台上整一個機器人。”於是,導演組走遍了全國幾十個機器人展會,最終覓得“情商最高、顏值最高的機器人小羅”上台開獎。並與國內頂尖AR技術公司合作,通過後期合成技術讓陳偉霆穿戴體感設備,化身“鋼鐵俠”與小羅酷炫地鬥舞。虛擬機器人和真正的機器人在舞台上聚首,這正是王琴所要的“全球首發”。“因為時代在變,電視改變著生活,科技也在改變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