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平無戰事》:正劇的市場張力(1 / 2)

《北平無戰事》:正劇的市場張力

電視

作者:陳丹

劇評人李星文將《北平無戰事》(以下簡稱《北平》)的開播視為“決定電視命運的最後一戰”。根據CSM34城數據,10月15日《北平》在北京衛視收視率達1.112%,同時段排名第一。高口碑加持下《北平》收視率穩步攀升。

近年來,家庭倫理劇、抗日神劇、古裝偶像劇盛行熒屏,不少大製作或嚴肅題材的作品在收視上敗在雷劇、神劇的腳下。《北平》的收視成績也許能讓迷茫的電視劇製作者回歸幾絲清明。

所謂“戲”

曆史題材、反腐主題,《北平》似乎與當下的電視劇市場潮流有些格格不入。開播前,不少業內人士也都為其收視捏了一把汗,但總製片人、編劇劉和平對此並不擔心。“我是靠舞台劇作品獲曹禺文學獎的,我個人創作最大的強項就是懂戲,知道什麼叫做戲劇性,而觀眾就是來看戲的。”

事實證明,“戲好看”——觀眾對這部劇不吝褒揚。

《北平》以1948年國共兩黨已屆決戰,國統區經濟全麵崩潰為背景,講述了潛伏於國民黨並任空軍上校的中共地下黨員方孟敖(劉燁飾)受命於蔣經國徹查北平民調會和中央銀行北平分行貪腐案的故事。人物眾多、關係複雜、台詞精彩、情節邏輯嚴謹、環環相扣,《北平》的劇本被眾多專業人士所稱讚。

“創作《北平無戰事》首先考慮的便是觀賞性。”劇中,方孟敖指揮出逃飛機返航是第一集的開場戲,這場戲懸念吸引人、戲劇衝突性強。但在原劇本中,開場戲原本是方孟敖父親、中央銀行北平分行行長方步亭在給國民黨中央發電報。這一改動,是劉和平在導演孔笙的建議下對第一集結構做出的調整。

“看了第一集我就認定這是個很好的劇本,有戲劇性在裏麵。”吸引孔笙的正是《北平》所蘊含的戲劇張力,但他坦言,《北平》不同於其他劇本,心理描寫特別多,戲劇衝突也更多是一種暗流湧動。“如何把故事所要傳達的東西還原,在視覺上予以呈現,讓觀眾感受到劇中人物心理的痛苦與複雜,這是我們拍攝碰到的最大難點。”

將心理描寫轉換為鏡頭語言,孔笙在光影運用、鏡頭運動、場麵調度以及後期特效上都下足工夫,而更為關鍵的是劇中演員的表演。劉燁、陳寶國、倪大紅、焦晃等眾多實力派不僅撐起了劇中的角色,也撐起了整部劇的商業亮點。

雖有眾多實力派明星加盟,但孔笙表示,《北平》演員片酬占1.5億元總體投資的一半不到,遠低於行業水平。製作費充裕保證了這部劇的品質,該劇場景、道具、服裝、化妝各個環節都力求高度還原曆史風貌。劇中70%-80%的場景均是實景搭設。“劇本很好,但如果你拍出來的場景和那個年代不對,觀眾就會跳戲,所以我們對美術要求很嚴格。”

Tip:收藏+分享綜藝報(2014年20期),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