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傳統的中醫中藥用博、大、精、深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繁衍至今,“中華醫藥”攻不可沒,它是我們民族健康的守護神。中華醫藥的形成是一個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漫長成熟過程,是曆代各流派的醫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亦是幾千年來中國醫藥學家經驗的總結,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人的寶貴財富。
筆者繼承老祖宗的衣缽,家傳數代專攻疑難雜症。本書是筆者幾十年來治療各種癌症病案之彙編以及用藥之體會。筆者毫無保留地公諸於世,希望能夠幫助需要這方麵資料的讀者。癌症屬中醫疑難病症範疇,筆者在治療它的過程中采用大病用大方、小病用小方、怪病用怪方的治療方法。方中用藥量頗大,常超出了常規藥量,而用藥的種類繁多亦大大超出了一般的方劑,但收效頗豐。無怪乎業內俗語說,中醫不傳之秘在於量。的確,過去曾有一些老前輩將治病妙方秘而不傳,因有些秘方一味藥用藥量達到幾百克而出奇製勝且不傷病體,若公諸於世怕遭人攻擊,說三道四,這是其一,有的是擔心秘方泄露,有的則是擔心遭遇不測之人拿去造成不良後果,總而言之,顧慮多多。筆者理解是曆史造成的,暫不論其功與過,對與錯。在此,筆者隻想將治療癌症的一些心得體會、處方用藥的實際情況提供給同仁及廣大讀者,在癌症愈來愈多的今天,希望能對各位朋友有所幫助。筆者年近古稀,所見所聞頗多,醫中怪異之事也遇到不少,現還在回憶、歸納總結之中,希望能在今後續集中有機會與廣大讀者共同探討。筆者認為中醫藥治病的機製是運用中草藥偏涼偏熱的屬性來調節人體偏熱偏寒的病體,使之恢複到寒熱相對平衡的健康狀態來。舉個簡單例子吧,某人胃部隱痛,喜熱食,怕冷飲,大便稀,小便清長。中醫認為此人脾胃虛寒,給他煲一碗老薑紅棗湯趁熱喝下,他的病痛很快就好了。這就是運用中草藥老薑、紅棗偏熱性溫的屬性來中和人體胃中之寒,使之恢複到不寒不熱相對平衡的正常狀態來。對於癌症這類難治之症,中醫在處方用藥上比較複雜,這是因為癌症病情複雜所致,若用小方治大病,輕方治重病,筆者認為不但治不好這類病,還會耽誤癌症病友的寶貴治療時間。因此,詳細認真、一絲不苟地審視病情,觀察病人,辨證施治,穩、準、狠地用藥克癌,才有可能使病情緩解乃至恢複到正常的可能。中醫講用藥如用兵,筆者體會頗深。
本書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謝老伴左一心女士及時將醫案細心收藏,編輯成書。當然還要謝謝吾兒文浩蘢醫師、兒媳曹莉娜醫師為本書多次整理、校對,筆者不愁後繼無人了。筆者也衷心希望廣大讀者與同仁對書中內容及不足之處提出寶貴意見,對持有不同醫療觀點的朋友,筆者願與之研討、交流互動。
文正球
於吉隆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