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磊對楊睿的態度,讓胡小剛和唐海兩人心中很是吃味,心中隱隱對唐瑞有了些許敵意。
焦亮的住院總眼看就要到期了,到時候新一任住院總的人選無疑要從剩下的幾個人中競選,一旦成為住院總,那麼就極有可能成為主治醫生,可以說住院總是住院醫成為主治醫生的必經之路。
整個急診科,除了剛來的楊睿,蘇倩無疑是年齡最小的,而且來到急診科不過兩年多,資曆也尚淺,表現也平平,基本上沒有競爭住院總的資格,剩下的胡小剛韓素梅、唐海以及薑晨四人,胡小剛和韓素梅以及唐海三人的希望是最大的。
他們三人在急診科至少也四年以上了,即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是競爭下一任住院總的熱門人選。
可是眼下多了一個楊睿,卻讓胡小剛和唐海有了危機感,別看楊睿剛來,可是這競爭住院總除了資曆,本身能力和領導器重也是很重要的。
楊睿初來乍到,就讓林誌恒和傅文錄看重,眼下何文磊對楊睿又是刮目相看,如此看來,下一任的住院總也不是沒有可能落在楊睿肩上。
要知道,一任住院總基本就是半年時間,一旦錯過一次,就等於浪費了半年光陰,若是再出現什麼變故,搞不好就是一年甚至更久。
眼下的醫療體製,其實說穿了就是熬資曆,一位實習醫生想成為主治醫生,沒有五年以上的打磨,基本上不可能,至於主任醫師,不少人窮其一生都難以觸及。
這一點放眼各大醫院看一看就清楚了,哪個主任醫師不是五十歲以上,四十歲左右的主任醫師基本上是少之又少。
整個醫療體製可以說是一個等級森嚴的金字塔,從低往高,依次是實習醫生、住院醫生、主治醫生、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實習醫生是沒有處方權的,隻有在主治醫生和住院醫的監督下才有權開處方,住院醫和主治醫才有資格單獨負責病人,至於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才算是專家,有資格開設專家門診,醫師職稱不同,待遇往往不同。
特別是正規的大醫院,醫師的職稱和職位幾乎是直接掛鉤的,比如中心醫院,一個科室的主任往往就是主任醫師,副主任往往就是副主任醫師,所以說一個醫師的職稱往往就限製了他的職位。
急診科特殊一些,主任何文磊隻是副主任醫師,副主任齊海洋也隻是主治醫師,然而這也同樣能說明職稱和職務掛鉤,因此凡是進入醫療體製的醫生,沒有人不為了醫師職稱擠破腦袋。
一位醫生想要揚名,職稱幾乎是必不可少的,畢竟越是大型手術,越容易出名聲,可是這樣的大型手術,卻不是低職稱的醫師有資格參與的。
趁著空閑的空檔,胡小剛和唐海就湊在了一起嘀咕,兩人已經把楊睿視為了最大的競爭對手,畢竟他們幾人旗鼓相當,競爭各憑本事,可是麵對楊睿,他們卻沒有多少自信。
楊睿自然不知道自己已經擋了別人的路,一下午都跟著何文磊學習,他的醫術底子不錯,而且經曆也有,不過卻是第一次進大醫院,有些東西還是很欠缺的,有何文磊手把手的傳授,他進步起來自然也是很快的。
急診科的日子,絕對是即忙碌又充實,不知不覺楊睿來到急診科已經一個禮拜了,而且也有了自己負責的病人和區域。
時間已經到了六月中旬,梁國慶和馮海文兩個人的實習期也滿了,馮海文選擇繼續留在急診科,梁國慶則去了自家縣城的一個小醫院。
當然,一個醫院的實習醫生來來去去早已經是常事,不會影響醫院的正常工作,隻是馮海文留下之後,何文磊竟然直接讓馮海文跟了楊睿,給楊睿打下手。
這一個信號很微妙,再一次讓胡小剛和唐海兩人有了危機感。
要知道,馮海文原本是跟著焦亮的,即便是選擇留在了急診,按說也應該繼續跟著焦亮,可是何文磊卻讓馮海文跟了楊睿,這從某一方麵說明,何文磊對楊睿的看重,甚至焦亮也覺得有些臉上無光,這豈不是說他焦亮不如楊睿?
馮海文的為人還算不錯,本本分分,而且也有些天賦,做事認真,這一點楊睿倒是很滿意,因此也願意時不時的教馮海文一些東西,而馮海文也並不因為楊睿比他年輕而輕視楊睿,對楊睿很是尊敬,端茶倒水很是殷勤,這一點更是讓焦亮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