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想:
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築藝術的瑰寶,它以規模宏大、氣勢宏偉、布局合理、結構嚴謹、裝飾典雅而馳名中外,受到全世界的讚譽。它集中體現了中國民族建築文化的基本特點和民族風格,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性智慧和力量。
黃傳惕的《故宮博物院》是一篇全麵介紹故宮建築的說明類文章。說明類文章的教學,教什麼,怎樣教,取決於文本寫的是什麼,是怎麼寫的,為什麼這樣寫。根據作者自己的介紹,這篇文章最初是為廣播而寫的,是一篇廣播稿,其意圖就是通過廣播讓聽眾既對故宮的建築特點有所了解,並從中感受古代人民的創造性精神,激發民族的自豪感。這樣,作者在寫作時更多的從聽覺的角度和廣播特點方麵考慮,於是在說明文的一些基本要求上,如脈絡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詳略適宜等,就要比一般的書麵文章來要求就更嚴一些。因此,本篇文章的教學從作者的意圖本位出發,結合文本自身所固有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找出方位詞及表遊蹤的句子,學習用空間順序介紹建築群的方法。
2.抓住關鍵詞句,了解故宮建築群的特點,感受作者洋溢其中的自豪感。
3.把握重點段落,理解建築背後所蘊含的文化,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第29屆奧運會,讓2008年的北京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這座美麗的、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城市,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前來觀光和旅遊,假如來到北京,故宮是非去不可的。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每次來到北京,幾乎都要到故宮來參觀,他曾對人說:“到北京不看故宮和天壇,等於沒有來北京。”可見故宮在這位大國國務卿心目中的地位。那麼,故宮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二、解讀“寫什麼”
1、在文章中找方位詞及表遊蹤的句子,根據你的理解給故宮平麵示意圖,填上相應的建築物名稱。
(投影:故宮平麵示意圖及全景圖)
2、把握故宮建築特征:
1)從剛才示意圖的填寫及故宮全景圖的觀看,故宮的建築留給你怎麼樣的感覺?課文中哪句話寫出故宮建築的特點呢?
明確:故宮建築群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布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2)文章第一節中有一個詞非常形象的說明這個特點?課文中哪些地方讓我們體會到故宮的建築規模宏大,建築精美,布局統一呢?
明確:“城中之城”既說明了它地處“北京的中心”,又可讓人看到故宮的規模之大,以及地位之非同尋常,有城一樣的規模,城一樣的布局,城一樣的建築。從紫禁城城牆的高度,宮城的形狀、占地麵積、宮殿的數量,三大殿所在位置,太和殿的規模等,通過一係列的數據可以體會到故宮建築群的規模之宏大壯麗;從金水河上的漢白玉石橋,三大殿邊緣欄杆上的雕刻,太和殿正中方台兩旁的蟠龍金柱、殿頂的四道垂脊、正中藻井的雕金蟠龍、梁枋間的彩畫等這些姿態各異,色彩絢麗的工藝中體會到故宮建築群的建築之精美;從紫禁城東西南北城門的設置,城牆上角樓的建造,三大殿規模不同、用處不同,外觀上看卻屬同一組建築,紫禁城前後兩大部分的建築基本上相對稱等到都可以體會到故宮建築群的布局之統一。
三、解讀“怎樣寫”
這篇文章原來是一篇廣播稿,曾經配上音樂,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祖國各地》欄目中播出,播出以後反響很好。
(1)廣播的對象是聽眾,因此作者在寫作廣播稿時,首先考慮的是聽眾,如何做到讓聽眾聽了內容後能過耳不忘呢?
明確:從文章寫作的角度看必須要做到脈絡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詳略適宜,這樣聽眾聽了後才能過耳不忘,實現廣播的目的。
(2)課文作為一篇非常成功的廣播稿,來介紹這樣一座規模宏大,建築精美,布局統一的建築群,作者有沒有做到這些要求呢?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這一點呢?
明確:本文按照遊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按照空間方位順序逐次介紹,以天安門為起點,穿端門,進午門,過漢白玉石橋,來到前三殿。依次重點介紹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並略提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武英殿、文華殿合稱為“前朝”。然後繼續向北,簡單介紹了位於中軸線上的“內廷”建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禦花園。最後出順貞門到神武門而離開故宮,同時在具體介紹時,總說和分說相結合,這樣寫來井然有序,條理分明,有詳有略。因此,文章怎樣寫首先是考慮到文章是為誰而寫的,要有“讀者”的意識。
四、解讀“為什麼寫”
1、作者寫這一篇文章,僅僅是為了讓聽眾聽了廣播之後,對故宮的建築有所了解嗎?還有沒有其他的意圖呢?
明確:黃傳惕在談到關於寫作《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時,有這樣一段話,“隨著采訪的深入,我愈來愈感到,寫故宮,光是說清楚,滿足於起碼的要求,太不夠了。也不能隻是簡單地客觀介紹,而應該貫穿一種思想──加深對祖國的愛;體現一種精神──發揚民族的創造精神;增強一種感情──民族的自豪感。”因此,作者在此文章中蘊含著對祖國的愛和民族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