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地方藝術館前路崎嶇
【法】 《世界報》雜誌版 2015年1月10日
在四年前的開幕式上,法國蓬皮杜—梅斯中心打出了建設“國際化藝術中心”的口號,當時展出的大量藝術珍品吸引了80萬參觀者。但好景不長,中心的經營高開低走,2014年隻接待了33萬名訪客。如今,該中心最具特色的“中國編織”展位的棚頂長滿了苔蘚,畫廊空空如也。新任館長雄心勃勃,希望通過舉辦大型回顧展和專題展重振旗鼓,但很快就遭遇了嚴酷的現實考驗:藝術中心財政的90%依賴公共扶持,在2015年要維持中心的運轉需要1300萬歐元,但梅斯市和洛林省的官員卻互相推諉,都認為對方應該負責藝術館的費用支出,致使目前仍有300萬歐元的資金缺口難以填補。同時,場館的運營也存在諸多問題:藝術中心沒有自己的常駐藏品,展覽依賴短期借用藏品和藝術家的專場合作,經營費用提高的同時也降低了營運的穩定性;對26歲以下青年免票等優惠政策也影響了藝術館的收入,有官員批評說,不應該再由納稅人承擔參觀者的票價。在文化藝術發達的法國,蓬皮杜—梅斯中心的問題反映出了全世界地方藝術館麵臨的普遍困境。 (殷悅)
美國是澳大利亞的危險盟友
【美】《國家利益》2015年1/2月
澳大利亞前總理馬爾科姆·弗雷澤於近日撰文稱,澳應著手改變與美國的戰略依存關係。美國盡管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實力,但澳對美的順從和跟隨不是一個主權國家應有的姿態。澳大利亞的政界精英們目前應盡快重新評估與美國的關係,原因有四。一、美國人奉行的“美國例外主義”和澳大利亞遵循的大國平等原則南轅北轍。二、美國政府武斷輕率和反複無常,在東歐、俄羅斯和中東等地區問題上的一些決策欠妥。三、如果亞太地區爆發戰爭,澳大利亞會被無可選擇地卷入其中。四、在亞太地區的重大分歧中,因與美關係密切,澳大利亞不得不站在美國“敵人”的對立麵,這不符合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澳應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建立友善而非敵對的關係。另外,美國多年以來一直奉行“美國例外主義”思想,這很難保證其外交政策能夠持續穩定和安全。因此,澳大利亞應遠離美國這個危險的盟友,以便在其不計後果的擴張中保護自身利益。 (程思瑩)
外刊人物斯德凡·沙博尼耶
【英】《經濟學人》2015年1月17~23日
斯德凡·沙博尼耶,也就是沙爾布,《查理周刊》漫畫家和主編,2015年1月7日在《查理周刊》雜誌社槍擊案中身亡,享年47歲。
沙爾布溫文爾雅,灰色的雙眼炯炯有神。他的漫畫作品表現了他的另一麵。他心甘情願為這本雜誌的言論承擔責任。沙爾布認為隻有人類和自由言論是神聖的,其主要的諷刺對象是右翼的大企業。薩科齊擔任法國總統期間也屢屢被他畫入作品中。
2012年穆斯林就電影《穆斯林的無知》發起過武裝攻擊,沙爾布為此在周刊封麵發表了諷刺漫畫。法國外長指責他的行為是火上澆油,沙爾布則回應說,這隻是對新聞的正常評論。2011年某一期的主題是《伊斯蘭教法周刊》,雜誌社因此遭遇了燃燒彈攻擊,沙爾布也受到警察24小時的保護。
在沙爾布生前最後一部作品上,一個“聖戰”分子說:“法國今年還沒有被襲擊?沒關係,1月結束以前我還有機會許下新年願望。”這幅漫畫被刊登在1月7日出版的周刊上,當期印數為六萬冊,而恐怖襲擊後最新一期的印數則達到了500萬份。穆罕穆德再次登上封麵,這次他的“台詞”是:“我是查理”。 (鄭詩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