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搏命一擊!(1 / 2)

鑼聲響起,台下發出不少武師的暴喝。

“殺了這個狂妄的小子!”

“古武一族,不容挑釁,戰!”

麵對林若塵的囂張,古武一族的武師,當然是站在坤地門地仲山的一方。況且,沒有誰相信,林若塵能夠在地仲山的麵前,逃過這一劫!

地仲山獰笑一聲,雙手交叉握住手中的大棍,劈頭蓋臉就是一棍。

大棍為精鋼所製,九尺九寸,六十四斤,也隻有地仲山這樣的力量型武師,才能使得得心應手。

這一棍掛著風聲砸下,封住了演武台上林若塵的進擊空間,完全是要一力降十會!

俗話說,一寸長,一寸強。尤其在這擂台之上,大棍如果施展開來,對方閃轉騰挪的空間,就被壓縮到極致,很多手段都施展不開。

長棍技法多端,練法上更是套路無窮。劈、掄、戳、撩、掛、崩、點、掃,再加上立圓舞花、提撩舞花等絢爛的套路,演武時可謂風雨不透。這才有槍似遊龍,棍若雨的說法。

可真到了格鬥場上,很多的練法就會被摒棄。

現在華天國的武術,就有走進歧途的意思,很多練法被武師當成了爭鬥時的招式,所以才會出現,表演時精彩紛呈,可一上擂台,一拳撂倒的笑話!

練法的動作,大部分都是用來協調身體與器械的關係,這才有“勢合力順”之說。

樁法、架勢,三盤六合、三體同功,才能發力順達,人械合一。

地仲山早早就踏進化勁,在這條大棍上,下了將近二十年的苦功,這些道理又怎會不懂?

大棍掄砸而下,看似少了些許變化,可就是吃準了雙方武器的差異,和力量的懸殊,逼你決戰!

林若塵長刀雖然鋒利,卻不敢和大棍硬撞,趟步往一側一跨,左手手腕一勾,右腳拐起,就向大棍纏去。

對付這種長武器,最忌的就是一味閃避,被拉開距離。

因為距離越大,槍棍等武器,力量發得越足。最好的辦法,就是貼身纏上,不給其發力的空間。

林若塵手腕纏到,小臂一彎,全身的重心,就要掛在大棍之上。

蛇隨棍走。

隻要身體任何一個部分搭上長棍,蛇都可以在瞬間轉換重心,繞身而上,撲擊持棍之人!

所以野外捕蛇之人,沒有那個敢拿一條直棍去撩撥毒蛇的,多數都是棍頭有一截彎鉤或是鐵叉,用來卡住毒蛇的身體,就是防止蛇隨棍走。

地仲山握棍的姿勢本是交叉把,在林若塵搭上大棍的瞬間,右手在棍把下鬆手一推,棍頭挽出一朵小花,崩開林若塵的手臂!

林若塵沒有想到看上去威猛莽撞的地仲山,竟然也會如此小巧的功夫,吃了個暗虧,隻好滑步上前,刀背頂住棍身,緩了一手。

持大棍的武師,想要打出暴風驟雨一般的攻勢,並不算難。可這些攻防轉換之間的小技巧,需要在力量爆發的同時,依舊將發勁技巧控製到毫厘之間,就不是一般的武師能夠掌握的了。

就這一記崩挑,輕輕鬆鬆打散林若塵纏擊的手臂,林若塵就認清了形勢。

地仲山不僅在力量上遠遠超過了他,在器械之上,說是人棍合一,一點也不過分!

怪不得敢留在最後,狙擊林若塵。這並不是什麼自大,而是真正的自信。

林若塵一招下風,地仲山的大棍攔腰掃到,棍頭微顫,隱含挑、戳的後手殺意!

退讓不得,林若塵迎著大棍跨出,雙腳如鐮刀一般向外一分,牢牢地站住,借刀背勉強阻擋,單臂下壓,依然要纏住棍身。

這種鬥拳,頃刻之間就分生死,林若塵斷不敢施展身法,騰身而起。他的蛇尾鞭、角蛟出水,等諸多殺招,都隻能暫時按下。

本就力量有差,要是雙腳離地,地仲山分分鍾就能讓他付出血的代價!

內四門安排了地仲山阻擊,也不是無的放矢,早早對林若塵做了調查。地仲山持大棍上場,才是最有把握的一戰!

雲成樹雖然沒有將林若塵放在眼裏,可獅子搏兔,尚盡全力,輕敵冒進並不是他的作風。否則,他也不會在古武世界,一待就是九年。

兩人連續六七個回合過去,實力稍差的人,看得索然無味。因為兩個人翻來覆去,都是一樣的招法!

地仲山大棍劈、掃兩式而已,林若塵始終繞著棍身,想方設法,要掛上大棍,可總是被地仲山在最後的關頭崩開。

可地仲山想要拉開距離,也是妄想。兩個人繞著演武場,不停地轉動,大棍總是甩不開林若塵的糾纏。

想象中大開大合,地仲山幾棍將林若塵砸成齏粉的場麵沒有出現,台下的呐喊聲也漸漸弱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