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石棺裏傳出如此強烈的亮光,隻能說明梁惠王的陪葬品當中,必然有夜明珠。隻有這種價值連城的東西,才可以發出如此柔和又令人心驚肉跳的光芒!
身體瞬間被力量充滿,在財富的驅使下,司馬健終於相信了前世的那個笑話:一百斤的鐵,一個人不可能搬得動。可若是換成一百斤的百元大鈔,那人不僅能搬得動,而且還能跑。不信,你試試?
司馬健現在就用親身經曆做著這個實驗,並且樂在其中。猛然一聲大吼,使足了吃奶的力,最後屁股一撅、雙腿一用力,一把就將那石板推到了地上。然後,看著那滿棺的珠寶,瞬間流下了口水。
石棺裏的景象,與司馬健想象的有些一樣,但也有些不一樣。
一樣的是,這梁惠王果然一身金玉披身,全身上下都是寶物。可不一樣的是,他發現那些考古欄目解說的實在太含蓄了,這哪裏是一身是寶?簡直就是一棺都是寶,富可敵國啊!
厚葬之風,是在後漢時代……準確來說,就是在曹操死後才開始漸漸收斂的。曹操畢竟就是靠盜墓發家的,盜的墓多了,自然也就悟出厚葬容易引來盜墓賊的道理。於是,他便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統治者。
臨死前,曹操還專門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貧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麵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樹。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其目的,就是怕死後也不得安寧,召來盜墓賊的光顧。
而此刻,司馬健萬分慶幸的,就是自己穿越到了這個厚葬成風、甚至還大興攀比的幸福時代!隨便一個墓下去,就是挖到了一處金山啊!
入目望去,石棺中並沒有多少金銀。但比金銀更貴重的玉器,卻滿眼全是。玉玦、玉琮、玉製品,全都整整齊齊鋪在石棺當中,就跟不要錢一樣。
梁惠王屍身的胸前,被兩塊貼身而晶瑩的玉璧板而覆蓋。還有什麼玉竅塞耳、玉眼蓋目更是一項不落,就連屍身的口中,也含著一塊栩栩如生、美輪美奐的玉蟬。左手上,拿著一方通體幽黑的墨玉,右手還捏著一隻憨厚可人的玉豬……
不過,除了這大量的玉器外,隻有少量的青銅製品和一些極少的金錠——這讓立刻就想變現流通的司馬健,微微有那麼一點遺憾。
但想想其實也好理解,先秦時期,玉器可是權力、財富和身份的象征,隻有權貴人物如族長、巫師等,才有資格佩戴各式的玉器。而金銀這些硬通貨,雖然也很貴重,可由於當時的鍛冶技術落後,還不能將金銀加工熔鑄成美輪美奐的陪葬品,所以石棺當中沒有多少金子也就解釋得通了。
並且,更重要的是,先秦時代的人們,還相信‘玉能寒屍’這一說法。為了使屍體不朽,便用昂貴的玉衣作殮服,還使用九竅器來塞其九竅,阻止其真神出竅,防止元陽外泄,可謂費盡心機。
但這樣的最終結果,大多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而害了卿卿性命’。正因為陪葬當中有如此多的玉器,企求‘金身不敗’的墓主人反而召來了盜墓賊,屍身因此化作一捧泥土,所留下的,反而是那些精美絕倫的玉衣和玉器了。
例如,此時的司馬健與梁惠王,就處在這個十分微妙且幸福的階段:臉上那勾人魅惑的笑容漸漸浮起,賤賤的小手兒開始蠢蠢欲動。雙眼裏,更是噴發著堪比火山爆發還要強烈的欲望。
這一刻,司馬健摸著梁惠王身上的玉璧,忽然找到了夢中解開女神衣服的激動心情。甚至,情不自已的他,還發出了一聲若有若無的動人呻吟:“哦,寶貝兒,讓大爺好好來寵愛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