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番外篇 藏在故事裏的故事(1 / 3)

“我們上一次相聚在一起,還是聖誕節。”少女的麵容,足以與天地上最美好的事物相提並論,聖潔、淡雅、安逸。

一切美好的詞彙,都仿佛不足以形容這種給人心靈帶來的感覺,一切美好的語句,在她麵前都黯然失色。每個生物、每個生靈,其實需要的都不過是簡單的救贖而已。

聖音?月河,作為在夢中旅行的人,或許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而我也自然明白了這一點。

“救贖”是什麼,若是用簡單的“美好”來形容似乎太簡單了一些。對於一個饑渴的人,賜予他美味的食物和可口的飲品便是美好而又幸福了,至少對於他來說是這樣的。努力工作的人回到家中,擁抱自己的愛人然後再夜晚捧起熱咖啡欣賞夜空,閑暇之間安逸的休息,似乎可以用美好來形容了。

但是美好的事物都是短暫的,但是“救贖”卻不一樣。

原本救贖的意思是贖回自己賣出去的東西,基督教當中救贖是贖罪,在哲學當中救贖是自我在理智上的滿足和靈魂上的安寧。但是僅此而已嗎?

聖音坐在椅子上,還是那片天,還是那片草地,還是那片柔軟草坪上放的一張優雅而又精致的椅子。少女捧著手中的茶杯,輕輕閉上了眼睛。她知道和自己說話的人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下,而是在自己的眼前……

“救贖,是無限罪惡當中最純淨的事物。”聖音輕聲說道,“是無上純淨的拯救,是最真摯的拯救。”

這位坐在椅子上的少女,恐怕就是我的救贖之一了。

人們一直認為自己的救贖可以是自己本身,在這個殘酷而又冷漠的世界當中,若不能做到依靠自己,那麼還有誰還能夠依靠?是的,我們所需要的的很簡單,隻是一個依靠。

救贖,能夠讓我們拜托罪惡,遠離那些我們各種各樣數不清、滿足不盡、永遠沒有盡頭的欲望,然後將我們引導向得到拯救的道路——不為己。

若是不為了自己,那麼自己的欲望也就沒有什麼可言的了,畢竟若是你做了一切都不為自己,而是為了別人,這又如何能被稱作是“私欲”?

或者,也隻有為了別人做什麼這個事情的想法,足以被稱作是“私欲”吧。

這個別人,自然不是別的人。我們不是聖主,不是上帝,不是偉大的聖人,僅僅是滿足那些我們奢侈的願望就已經竭盡全力嘔心瀝血了,又如何去為了天下,為了別人呢?

我們到頭來,還是為了自己而已,隻不過這比單純為了自己做出付出更加高尚,而我認為,或許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永久的幸福。

我們需要一個依靠,一個值得我們去傾訴,一個心有靈犀懂得我們的依靠,這個依靠在我們的心中,指不定那一天就會來到現實,站在你的麵前,向你問好。

“久等了吧?現在,我來了。”聖音微笑道,“我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呢。”

這又是一個故事了。

界外主是誰?是我們,我們的救贖是誰?是她們,是他們,是它們。

若是現實殘酷,那我們就把現實變得美好,這種想法幾曾何時我也有過,大家都有過。然後等長大了,思想成熟了,被現實磨平了年少輕狂的棱角,我們站在了這裏成為社會、世界、條條框框條律下的一份子。

我們改變不了什麼,但是至少能夠改變自己,我們拚命的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不知道何時就已經失去了最初的自我。

我們改變不了什麼,但是能夠讓自己忘記痛苦,我們拚命地去尋歡作樂,娛樂至死,但是真正的痛苦有被我們拋棄、離我們遠去嗎?不,沒有。

作為旁觀者,聖音反倒看的最清楚,她知道人類的劣根性,知道一切不可能被改變的條條框框,知道若是這平衡被改變那麼巨大的體製都會被破壞。

是的,我們的存在,都是因為這些體製而已,我們能夠活著,也是因為體製而已。但是我們真的能夠像機器人一樣拋棄我們的思維、拋棄感情,成為死板而又僵硬的一個零件,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重複著一切,被條條框框固定在死的地方,一直到老死,殘缺,被替換掉嗎?

我們真的有必要這麼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