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節、特殊讀者(二)(1 / 2)

再婚不順利也就算了,柳原現在的事業也遭遇了瓶頸。

這一年都過去一大半了,當初領導承諾的提升卻並沒有兌現,連一線員工人人都有的加薪都沒輪到他,因為沒有領導幫他說話——他現在屬於兩不管——銷售部劃歸總部統一管理,號稱“總部派駐銷售部”,但日常事務卻仍然要向屬地總經理報告。所以他經常會陷入兩難的境地:產品出了質量問題他要代表銷售部向工廠追訴責任,可是工廠卻指責他忘本;工廠要求他向總部銷售部要求加價,可是總部卻要求降低成本。這也就算了,偏偏他肩上還有一個新廠房籌建的責任,也不是什麼好差事。本來大家都指望他能提升為新廠的副總,可是現在總也沒有個動靜,漸漸的行政,工程,生產這些部門的老大也都不聽他使喚了,遇到問題的時候卻個個都往他這裏推。

上個月倉庫的消防驗收不達標,本來應該是行政的事情,可是行政推說和他們無關,最終簽字的是柳原。柳原暗自吃了一個啞巴虧,當日他紅透半邊天的時候人人都巴結他,屁大的文件都要他簽字,他以為這是對自己地位和權力的肯定,因此也就不遺餘力地都簽了。可現如今才發現,這字還真不是那麼好簽的,領導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如今整個廠房的消防都要整改,再加上訂購的設備設計有問題要晚到,預計新廠房的正式交付使用至少會比原計劃推遲半年,他少不得又要被總部基建的老總罵。可問題是,誰知道這新廠建好了以後,他的位置在哪裏呢?是做一個不死不活的銷售總監?還是行政部基建經理?又也許,被派到別的什麼新公司去,做銷售總監?

柳原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了深深的恐懼和絕望。

他馬上就四十歲了,和他同樣做銷售出身的同行現在大多都做到副總,甚至總經理了,可是他還在為自己職業發展路徑的問題憂慮。原本他放棄了外界的高薪誘惑留在中天,就是看中了央企這個平台,希望能夠在這裏幹出一番事業來,還有一點,就是他不想為了多十萬八萬而背井離鄉。為此很多人都笑他傻,甚至覺得他沒出息,比如晚宴時坐在他隔壁的張義民。

張義民也就是下午打電話給他的那個聚會發起人,而今天這個聚會是原中天老員工的聚會,用劉姝的話來說就是老中天的遺老遺少大集合。

這裏的人除了他以外全部都已經離開了中天,有的是在收購前,有的是在收購後,但他們有三個共同點:一是還都在行業內,有自己開公司的,有當副總的,有當工廠廠長的,在圈子裏也都算得是排得上名號的人;二是都比離開前發展的好,不但職位有了大幅度提升,且平均年薪都在三十萬以上,比柳原高多了——這也是柳原起初不願意參加他們聚會的原因;三是他們都對中天懷著一種又愛又恨的複雜感情。愛是因為他們是陪伴公司一起成長起來的,平均司齡超過十年,有幾個是大學畢業後和柳原同期進去的大學生;恨是因為他們在職的時候或多或少坐過冷板凳,沒有受到自己認為應有的重用,而他們的價值直到離開了中天才被發掘出來,可那代價是背井離鄉,這也就讓他們今日的成功有了幾分悲壯的味道。

他們固定地一年聚會三五次,每次聚會,流程無非就是交換一下各自手頭的供需信息,討論一下業內動態,吹噓一下自己現在的發展,再聽柳原講一下中天現在的狀況,然後集體痛罵一下公司,抱怨抱怨從前自己所遭受到的非人待遇。

從前的同事那麼多,但他們每次都喜歡找柳原並將他作為聚會聯絡人,一是因為柳原是銷售總監,和他可以最大限度地交換到最新信息;二是因為柳原是他們中間發展的最差的一個,每次隻要見到柳原,他們就能肯定自己跳槽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得對自己成就的肯定,和對背井離鄉愧疚感的補償;而第三點,則是因為柳原很善於見風使舵,懂得迎合他們的心理,對中天公司也一直牢騷滿腹;另外他是其中年紀最輕的一個,講話沒遮沒攔,段子又多,每個飯桌上都需要這樣一個角色來調節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