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節、結婚三周年(三)(1 / 2)

劉姝在心裏暗歎:柳原就是柳原,他總是想以最低的成本,拿到最好的訂單。

可是他低估了他的對手,經過了多番錘煉,劉姝也已經變成了一個精明的生意人,她深諳博弈之道。所以,她什麼表情也沒有表露出來,隻是抬起頭,淡淡地說:“我都OK 呀,無論你選哪一個,我都可以配合你。”然後,她氣定神閑地望著他,麵不改色,內心卻是風起雲湧。

多麼悲哀,這段曾經驚天動地的婚姻,顯然已經形同雞肋,而兩個相親相愛的人,此刻卻在這裏鬥智鬥勇。在外人看來,這兩個人哪裏像是一對為了複合而努力的伴侶?倒像是一對旗鼓相當的商業夥伴在談生意,你來我往,水泄不通,談笑間強虜灰飛湮滅。

原來,生活本就是一場鬧劇,拚盡全力的會草草收場,刻骨銘心的會煙消雲散,執手相看的會執手相殘,飛蛾撲火的會灰飛煙滅。

柳原顯然對她的反應有些意外,他原以為以劉姝以往的性子,再加上她一直都想和他複合,應該會積極熱烈地論述前兩個選擇的好處,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然後他再質疑這些意見和建議的可行性,當然了,主要是他闡述自己的困難,要求劉姝在一些重大事項上做出一些讓步和承諾,比如不要求他固定約會的時間,承諾對他的兒子和媽媽改善態度等等。這樣,他最終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可現在,劉姝的態度倒是讓他有些拿捏不住接下來的這場談判究竟該如何繼續。

劉姝拿起酒杯來把玩,幹脆把柳原晾在那裏。

柳原決定掉轉話題,他說:“劉姝,你的理想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劉姝沉吟了一下,她對這個話題倒是蠻有興趣的。想了想,她說:“我希望我有一份體麵的工作,讓我適當地保持忙碌,又可以實現自我價值;有適量的存款,可以不為生活擔憂,但又不至於耽於享受;八小時以內我會努力工作,八小時以外我屬於家庭,閑暇的時候還可以和誌趣相投的伴侶一起周遊世界。但我最大的理想是寫一本書,實現兒時當作家的理想,因為我覺得我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柳原眉毛一挑:“算了吧老婆,你都這個年紀了還妄想當什麼作家,我告訴你行不通的,你還是老老實實地做你的婚慶吧。”

劉姝對他的打擊習以為常,毫不在意,說:“你不是說是理想嗎,這就是我真實的理想。你呢?”

柳原說:“我嗎,我希望有一份值得驕傲的事業,希望父母身體健康,孩子孝順。其實我很不喜歡城市的生活,我喜歡住在農村。等我把老的小的都安頓好了,退休後要一個人住在農村,種花養草,讀書看報,再養一條狗,每天黃昏的時候,我都要和我的狗去田埂上散步。”

柳原一臉憧憬,末了又補充了一句:“我知道你不喜歡狗,可是我將來一定要養一條狗。”

劉姝笑了笑,其實他大可不必補充這一句,因為在他們各自的表述中,她的未來裏沒有他,他的未來裏也沒有她。所以他是否養狗,其實和她沒什麼太大關係。可是這是否意味著,潛意識裏他們都認為彼此沒有共同的未來?

於是她問:“那你有沒有想過,你理想的婚姻,是什麼樣的?”

柳原反問道:“你呢?”

劉姝說:“我?我理想中的婚姻從來沒有變過,就是和愛的人廝守終生。我們相互尊重,相助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兩個人既彼此獨立,又相互支撐;既是獨立的個體,又是一個團隊。”

柳原說:“你倒真是的確不改初心。”

劉姝說:“是的,無論遇到怎樣的挫折,我始終不改初心。”

柳原說:“你說的太抽象了,我們談點具體的吧。最近我研究過婚姻的模式,我發現,根據夫妻雙方地位差異和關係親密度這兩個維度來劃分,可以將婚姻分為這麼幾種模式:第一種是親密度高,家庭地位差異也高的,我稱之為依從型。比如你父母的關係,你媽對你爸絕對服從,他們兩人感情也非常好;第二種是親密度低,家庭地位差異高的,我稱之為傳統型,比如我爸和我媽的關係,我爸對我媽也是絕對服從,但是兩人感情一般;第三種是親密度低,家庭地位差異低的,我稱之為AA型。比如現在很多實行AA製的家庭,或者大多數的再婚家庭,都是這種模式;最後一種是親密度高,家庭地位差異低的,我稱之為現代型,西方家庭大多數是這種模式。但不管是哪一種模式,都可能會成功,也可能會失敗,關鍵取決於婚姻中的兩個人是否喜歡他們的模式,比如說,若一方喜歡依從性,另一方卻喜歡AA型的,那婚姻很可能就會失敗。劉姝,你喜歡哪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