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做好妻子的個人醫師(3)(1 / 3)

惡露期間,產婦需要隨時帶著衛生巾或護墊,但有時候會導致一些皮膚問題,例如囊腫或是濕疹。因此,在選擇衛生巾和護墊的時候最好用自己習慣的,適合自己膚質的護墊。另外,如果惡露量不是很大的話也可以使用棉條。如果條件允許,產婦可以經常脫離衛生巾或者護墊,讓陰道充分接觸空氣,這樣有助於保持肌膚的幹燥,預防濕疹,並且能夠加速傷口的愈合。

此外,如果發現惡露量多且呈水樣流出,多到大約1小時就必須更換產墊,且產墊全濕的程度,或忽然有大量或大塊血塊出現,那麼可能產婦已經患上濕疹或是囊腫,就得立即就醫。

惡露持續的時間,會依每個產婦體質而定,直到出現正常的白帶顏色,惡露才算排淨。

2.惡露異常的治療方法

下麵介紹幾種治療惡露異常的方法,請在醫生指導下選用。

(1)蓮草燉豬肉。早蓮草、白茅根適量,水煎,去渣取汁,加瘦豬肉少許,用水5碗煎至1碗。每天分5次食用,連食數天。

(2)生化蜜膏。當歸、益母草、川芎、桃仁、甘草、丹皮、泡薑等適量,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渣加白糖50克收膏。每次30毫升,每天服3次。

觀察妻子惡露是否正常你便能看出其身體恢複情況,因此這一環節非常重要。若在觀察惡露時發現異常,應積極采用處理方法,並及時去醫院治療。

妻子服藥禁忌

榮升為爸爸的你是否覺得自己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呢?看著剛出生的寶寶嬌羞可愛的樣子,此時連聽他的哭聲都是一種享受吧?然而這樣摯愛的寶貝,要怎樣珍惜才好呢?首先一定是讓他健康,這就和產婦密切相關了。

產婦在坐月子期間,生病不能隨便用藥,一切須十分慎重。因為有些藥物可以通過乳汁對新生寶寶產生影響,如損害肝功能、抑製骨髓功能、抑製呼吸、引起皮疹以及造成中毒等。而很多爸爸媽媽要問了,究竟什麼樣的藥物對寶寶有害呢?

1.忌服的西藥

(1)解熱鎮痛類藥。如嗎啡、可待因、美沙酮、阿司匹林、安乃近,這類藥通過乳液被寶寶吸收到體內,可致寶寶軟骨發育不全、腦積水、智商和注意力較同齡人低,同時令寶寶的神經係統和腎髒也受到影響。

(2)鎮靜、安眠藥。如苯巴比妥、阿米妥等通過血漿乳汁屏障後,在寶寶肝髒、腦內濃度較高時,長期用藥時一旦停藥,寶寶可出現停藥反應,表現為不安定,睡眠時有驚擾、過多啼哭及抖動等。安定也可通過乳汁,使寶寶嗜睡、沒有精力等。

(3)抗甲狀腺類藥。如碘和碘化物、他巴唑、丙硫氧嘧啶等,可以由母及子而抑製寶寶的甲狀腺功能,導致寶寶甲狀腺腫和粒細胞缺乏症。

(4)抗生素類藥。如紅黴素、氯黴素、卡那黴素等,這類藥容易進入乳汁,可引起寶寶過敏反應,嚴重時會損害寶寶的聽神經,應予以注意。

(5)抗腫瘤類藥。如5-氟尿嘧啶、氨甲蝶呤、白消安、6-巰基嘌呤和環磷酰胺等,可隨乳汁進入寶寶體內會引起骨髓受抑製,出現顆粒性白血球減少。

(6)激素類藥物。如皮質激素類、性激素類、新生黴素和呋喃咀啶,尤其是口服避孕藥可使母乳分泌減少,並影響母乳成分,使母乳中蛋白質、脂肪、鈣質減少。

(7)其他。如產婦服用水楊酸類藥物可使哺乳寶寶出現黃疸;抗病毒藥金剛烷胺,可致乳兒嘔吐、皮疹;鼠美季皮等緩瀉藥可轉移到乳汁使寶寶腹瀉等。

2.忌服的中藥

很多老人對於西藥有著片麵的認識,他們覺得西藥的副作用大,對身體的刺激也大,而中藥就沒有這些弊端,飯前飯後食用都沒關係,所以即便是身體虛弱還要哺乳的產婦服用也無大礙。其實這樣就大錯特錯了,不是所有中藥都適合產婦,有些中藥服用後不僅會影響產婦的健康,還會對寶寶的身心發育造成傷害。

在分娩過程中,內、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損傷,產婦若服用活血作用強的中藥,有可能影響受損血管的自行愈合,造成流血不止,甚至大出血。因此生完孩子的1周之內產婦最好不要用活血作用強的中藥,可用一些柔和的活血藥,利於子宮收縮幫助排出產後宮腔內淤血,促使子宮早日複原,當歸益母草都是很好的柔和的補血活血藥。

一些溫性中藥可益氣養血、健脾暖胃、驅散風寒,很適宜產婦服用,但太過熱性的中藥,則會傷害產婦的身體。因為辛辣溫燥藥物可助內熱,而使產婦上火,出現口舌生瘡、大便秘結或痔瘡等症狀,也容易使產婦出汗增加,耗損產婦的身體。

下麵我們具體來說一下什麼樣的藥物不宜產婦服用:

(1)忌服的中藥。

大黃、芒硝、枳殼、枳實、甘遂、大戟、芫花、青皮、牽牛子、車前子等,易傷產婦正氣,影響乳汁分泌。

山楂、神曲、麥芽等,均有一定回乳作用,產婦不宜吃。

黃芩、黃連、黃檗、雙花、連翹、梔子、大青葉、板藍根、玄參、生地黃、熟地黃等,寒涼滋膩,損傷脾胃,影響產婦食欲,不利於下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