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是由胃動力障礙所引起的疾病,包括胃蠕動不好的胃輕癱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是都市人的一種常見疾病,但卻不是小病,因為長期消化不良所造成的影響是很大的,輕則導致腸內平衡紊亂,使患者出現腹瀉,或者是胃部運動不足,導致胃部食物積聚,引發患者便秘;重則因為消化不良的患者總是不舒服,影響患者的進食水平和睡眠質量,打亂了生理健康和日常生活作息。此外,長期消化不良會埋下胃癌病根。
中醫認為,消化不良屬中醫的"脘痞"、"胃痛"和"嘈雜"等範疇,主要病根在於胃部,有牽涉至肝脾等髒器,應該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為主要治療原則。
【偏方一】韭菜炒肉絲。
【食材】豬肉200克,韭菜50克。
【做法】豬肉切絲,韭菜切段,先用滾油煎炒豬肉絲至七成熟,然後加入薑蒜等佐料,爆炒幾分鍾後,加入韭菜段,至韭菜和豬肉都熟透,即可食用。
【偏方二】大小米粥。
【食材】大米100克,小米80克。
【做法】將兩種米洗幹淨,下鍋同煮成粥即可。
【護士說】消化不良是大人小孩的常見病,很多小朋友會因為消化不良而發熱、腹脹、不舒服,成人也難免會因此而影響食欲,影響工作。鄰居家一個小孩,在端午節的時候,因為喜歡吃粽子,一日三餐竟然吃了四個。媽媽覺得高興,認為孩子愛吃就好,反正粽子也是米飯,不打緊。
結果孩子不肯吃飯,媽媽以為孩子還要吃粽子,就再給他買了幾個粽子,可是這回孩子連粽子都不吃了。媽媽以為孩子耍脾氣,都發火了,最後孩子才說,肚子疼,不舒服,但是上廁所又拉不出來,不知道怎麼辦。
媽媽以為孩子犯什麼大病了,就緊張兮兮地帶著兒子來找爺爺幫忙。爺爺說,孩子隻是粽子吃多了,消化不良,無大礙,於是就讓媽媽最近多給孩子吃清淡飯菜就好。一是主食方麵,由於粽子的糯米難消化,可多煮二米粥,小米能夠健脾和胃,潤養腸道;再者菜式方麵選擇韭菜炒肉絲為好,因為韭菜不但能幫助消化還能健胃。
自然,孩子吃了幾天,消化不良立馬解決了,而且胃口大開,飯也吃得香。
【爺爺說】韭菜的食用價值並不被很多人重視。其實,韭菜內含的膳食粗纖維、胡蘿卜素和蛋白質是非常豐富的。經常食用韭菜,可以達到消食導滯、除積健脾、促進食欲的作用。而且韭菜香味獨特,能夠刺激食欲、增進消化。從中醫角度上講,韭菜還能溫中健胃,幫助緩解消化不良等症狀。而偏方二的大小米粥,也是很簡單很清淡的食療,大米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物質,能健脾胃、補中氣、養陰生津。而小米的蛋白質含量和脂肪含量都比較多,同樣能健脾和胃、益腎補氣。用大小米共煮成粥,經常食用對消化不良效用很大。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比正常標準多,或者比自身平日的習慣頻繁,而且糞便質地相對稀薄,水分較多,同時,排便的時候容易有迫切感、失禁征兆等症狀的一種常見病。造成腹瀉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細菌、病毒感染,導致腸胃受感,引發腹瀉;二是腸道疾病,例如炎症性腸病、吸血蟲病等疾病都會引發腹瀉;三是食物中毒,也會引發腹瀉。還有一個常見原因就是消化不良,飲食無規律,進食過多、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於胃動力不足導致食物在胃內滯留,都會引起腹脹腹瀉。
【偏方一】黃瓜葉汁。
【食材】黃瓜葉適量。
【做法】將黃瓜葉搗碎取汁盛於碗內,加入適量蜂蜜混合攪勻即可食用。
【偏方二】春砂仁車前子粥。
【食材】春砂仁、西洋參、川黃連、烏梅各5克,白芍、煨葛根各6克,甘草2克,車前子8克。
【做法】將全部藥材放置鍋中,水煎取汁,然後再與大米煮成粥,即可食用。
【偏方三】七味散。
【食材】麥芽15克,烏梅10克,芡實30克,藿香葉4克,山藥60克,山萸肉15克,枳殼9克。
【做法】將七種藥材焙焦,然後研成細末,以幹淨瓶子密封備用。以後每次服用10克,用開水兌服,可因各人需要放入適量白糖調味。
【偏方四】樟木皮水。
【食材】樟木皮200克,石榴嫩葉50克,大米50克。
【做法】將樟木皮搗爛,以火炒成炭,石榴葉炒至幹酥,大米炒至黃色,然後加入適量清水,再次煮沸後約10分鍾,即可趁熱飲用。
【偏方五】葡萄葉汁。
【食材】新鮮葡萄葉適量。
【做法】將葡萄葉放於鍋中,加水至略高於葡萄葉即可,水煎取液飲用。
【偏方六】胡椒雞蛋。
【食材】雞蛋1隻,胡椒10粒。
【做法】用調羹在雞蛋上打出一個小孔,將胡椒研為細末,置入蛋中,封口,放於木炭火中煨熟,去殼,空腹以白酒送服。
【偏方七】粳米粥。
【食材】粳米100克。
【做法】將粳米炒香後加水煮成粥,任意時間服食。
【護士說】以前我腸胃不大好的時候老有腹瀉的症狀,就是吃東西消化得很快,不一會兒就會泄瀉。剛開始,便不以為然,認為泄瀉也算是排毒的一種方式。結果後來情況加重,開始有身體虛脫的狀況,爺爺知道後就說我是腸胃受熱,加上經常外出食用日本料理,未經煮食的生魚多多少少會有一點細菌,自然容易引起腸道炎症,因此才會常常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