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如何進行寶寶的口腔衛生保健(1 / 1)

在臨床上,我們將剛出生至1歲的孩子稱為嬰兒,1~5歲的孩子稱為幼兒,6~12歲者稱為學齡兒童,他們因為年齡太小不懂口腔衛生保健,常常需要大人幫忙或監督。那麼,具體說來,要怎樣保證孩子們的口腔衛生呢?

嬰兒由於神經調節功能差、免疫力低下,容易發生感染。除了日常護理之外,家長尤需注意新生兒的口腔護理,經常觀察新生兒的口腔情況。應養成嬰兒良好的吃奶習慣。在孩子每次吃完奶後用溫開水繼續喂幾口,以達到清洗口腔的目的,從而保持孩子口腔清潔。不要輕信“土方”,不要用淘米水清洗嬰兒口腔。嬰兒6個月左右開始長出乳牙,長牙後飲食應由流質轉為半流質,此時,要保持口腔衛生,防止牙病。對於長牙後至2歲半的小兒,家長可以用經過消毒或煮沸處理的小紗布,蘸幹淨的涼開水,將其套在清潔幹淨的食指上,或使用嬰兒專用指套型乳牙刷,將其套在家長食指上,輕輕擦拭孩子的上下牙,早晚各一次。

對於2歲半以上的幼兒,應開始教他們自己刷牙。剛開始時,幼兒可能不太習慣,此時家長要注意為孩子選擇無刺激並外觀色彩鮮豔的兒童牙膏吸引並引導孩子自己刷牙,應督促孩子早晚各刷一次,飯後漱口。另外,要定期檢查孩子的口腔衛生情況,晚上刷牙後讓孩子不要再吃任何東西,不要養成他們含著奶瓶或糖果睡覺的壞習慣,這些習慣容易導致齲齒。

學齡兒童口腔情況是最複雜的。在這一時期,孩子乳牙和恒牙同時存在,乳牙脫落和恒牙萌出相互影響。這一時期,兒童的口腔保健大體上可從以下6方麵著手。

(1)重視口腔衛生。6歲左右兒童恒牙開始萌出,首先,為第一恒磨牙的萌出,稱為“六齡牙”,繼之是上下乳前牙被恒牙替換。由於許多家長並不清楚六齡牙的萌出,常錯誤地以為它是沒有換掉的乳牙。由於新長出的恒牙抗齲能力較弱,其咬合麵大、溝窩多且深,如果不注意口腔衛生,孩子就易患齲。

(2)防止乳牙早失。乳磨牙由於齲壞,並且沒有及時治療,便會出現早脫落,六齡牙會因此向前傾斜,並出現移動使間隙變窄,以後長出的牙可能錯位引起牙列不齊。

(3)及時拔除遲脫乳牙。若恒牙萌出時,該替換的乳牙尚未脫落或阻礙恒牙萌出,此時便應及時拔除乳牙。

(4)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兒童時期,孩子們處於求知欲最旺盛的階段,同時心理極不穩定,易養成咬鉛筆、尺子、吮指、伸舌、咬唇、張口呼吸等不良習慣,從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牙畸形。此時,家長應注意幫助孩子糾正和克服壞習慣。

(5)充分利用咀嚼功能,注意讓孩子細嚼慢咽,並讓他們適當吃點粗糙質硬的食物,這既有利於消化,促進身體健康,又能刺激兒童的頜骨發育,使牙齒順利萌出並排列整齊。

(6)定期帶孩子接受口腔檢查,做到早期預防,早期治療。對剛萌出的恒牙可用窩溝封閉劑及塗氟等方法防齲。一旦發現孩子牙齒有問題或者可疑有問題,要及時帶孩子接受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