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口服某些藥物後,口腔會變色、糜爛,這是為什麼(1 / 1)

這是由某些藥物,常見的有青黴素、磺胺類藥物、阿司匹林、止痛片等引起的藥物過敏性口炎。服用藥物後通常在24小時之後發病,口腔損害先於皮膚損害。起初口腔黏膜有燒灼感,繼之出現腫脹、破潰、黏膜糜爛、滲血,唇部、頰部、舌部均可受累。上下唇出血結痂,劇痛,唾液外溢,張口受限。有時除口腔症狀以外,其他部位黏膜如生殖器、肛門等處也可能出現糜爛、滲血。眼的損害最常見為結合膜炎、眼球充血、疼痛、分泌物增多。

除黏膜外,皮膚常為多形損害,可出現紅斑、丘疹、大皰等,好發部位是手、足及顏麵部,身體其他部位也可發生。

引起藥物過敏性口炎的藥物隻與質量有關而與數量無關,也就是說即使僅服用微量的藥物也可導致嚴重的變態(過敏)反應。不過,大家可以放心,對藥物產生變態反應者畢竟是少數,隻有在藥物與患者之間具有特殊的變態反應關係時才能產生變態反應。一個敏感的患者隻對一種或幾種藥物敏感。此外,患者處於過敏的活動期與非活動期時所發生的過敏反應也不盡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不一定所有的患者都能回憶起藥物過敏史。

許多結構式相似的藥物會引起交叉過敏的反應,如磺胺類藥物、普魯卡因和對氨基水楊酸中均含有“苯胺”核心,因此出現過磺胺過敏的人可能在首次接觸普魯卡因時就出現變態反應。

藥物過敏性口炎在治療上首先應讓患者停服引起過敏的藥物。因患者口腔黏膜糜爛,進食受限,應注意為患者靜脈補充液體、維生素,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根據病情,服用抗過敏藥物如撲爾敏、苯海拉明、非那根等,慎用激素類藥物。在對症方麵的處理上,患者應保持口腔清潔,忌食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