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的官員說過:“高質量的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的治療,取決於對患者的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終身”是指從疾病確診之日起,以後每天要堅持合理飲食及運動,控製好體重,多數患者還需長期使用藥物。此外,還要定期查血糖及尿糖。要做到這些,必須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識。這方麵知識掌握得越多,您駕馭疾病的能力就越強,就會少走彎路,避免上當受騙,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醫生的治療,使血糖得到更好的控製,避免或推遲並發症的發生。所以,患者應積極參加由當地正規醫院或糖尿病協會組織的糖尿病教育活動,增進對本病的了解,也可通過科普書籍和上網來獲取糖尿病的防治知識。但要記住一點,知識一定要來源於科學、權威的渠道。如從一些以贏利為目的,極不負責任的所謂“糖尿病防治”宣傳中獲得的知識,結果將適得其反。
3.糾正不良生活方式,防止病情惡化
糖尿病的病因複雜,與遺傳因素、某些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膳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運動、肥胖、精神過度緊張、某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等)以及其他內分泌紊亂等有關。患糖尿病後,要避免多食懶動,精神緊張及熬夜,以防病情惡化。
4.定期門診複查
糖尿病患者應定期門診複查,就診時應將曆次看病的病曆、化驗單以及平日在家中的血糖監測結果一並帶來,供醫生參考。
5.學會糖尿病自我監測
良好的治療需要醫患雙方的配合,患者本身也是糖尿病治療隊伍中的重要一員,要想控製好血糖、糾正代謝紊亂,患者就必須學會自我血糖(或尿糖)監測及自我保健。那種單純依靠自覺症狀評估病情的做法是絕對錯誤的。利用血糖儀,在家中定期進行自我血糖檢測很有必要。那些經濟有困難或血糖比較平穩的患者,也可用尿糖試紙,通過測尿糖來推斷自己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的腎糖閾變化較大,因此測尿糖不如測血糖準確,測尿糖不能反映低血糖。另外,購買試紙時一定要注意上麵標示的有效期,過期的試紙不能用。監測一定要長期有規律堅持進行。
6.外出活動應做到5個攜帶
(1)隨身攜帶一張自製的糖尿病卡。卡上注明自己姓名、住址、聯係電話、所患糖尿病類型、正在使用的降糖藥物名稱,以便發生緊急情況時,有助於醫生及時施治。
(2)外出時應隨身攜帶水壺,口渴時要及時飲水,以防高滲性昏迷的發生。
(3)衣袋內常備幾塊水果糖,當不能按時吃飯,或過度運動後出現頭暈、手顫、出冷汗、四肢發軟、心跳加快等低血糖反應時,可及時食用。
(4)出差前一定攜帶平日自測血糖或尿糖的試紙和儀器,絕不能隨便中斷測定。
(5)凡使用降糖藥物治療的患者,應隨身攜帶正在使用的藥物,不能隨意中斷治療。每天需要多次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改用胰島素泵是一種安全理想的選擇,它不僅能免去您一日數次注射的麻煩,還能給您的外出生活帶來更大方便和自由,而且會使您的血糖得到前所未有的理想控製,大大提高生活質量。
7.與醫生交朋友
您患糖尿病之後,隨時都可能遇到一些醫學問題需要谘詢,為了便於聯絡,您應主動與一位有經驗的內分泌或糖尿病專科醫生交朋友,與您所信賴的專家經常保持聯係,在相互交往中,爭取得到更多的醫學支持。
糖尿病的家庭防治
糖尿病的預防可分為3個層次。①糖尿病的預防,也就是說讓能夠不患糖尿病的人避免發生糖尿病;②糖尿病並發症的預防,也就是說患了糖尿病,要及早發現,積極正確的治療,使病人不患糖尿病的並發症;③降低糖尿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也就是說有了糖尿病的並發症,要好好治療糖尿病及其並發症,使糖尿病並發症造成的殘廢和過早死亡的比例降到最低值。這裏主要說說有關糖尿病預防的問題。前麵已經談到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急劇增高的基本原因,那就是遺傳的易感性、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上的缺陷、平均壽命的延長和檢測手段的提高。遺傳基因的特點我們目前還沒有辦法改變,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壽命延長以及醫療條件的改善對我們來說是好事,也恰恰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所以糖尿病的預防主要應做好兩件事:一個是健康教育,即大力進行糖尿病的宣傳教育,盡量做到使糖尿病及其預防手段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全民動員起來,和糖尿病做持久的鬥爭。忽視和低估糖尿病教育意義的做法是錯誤的;另一個是健康促進,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宣講糖尿病知識上,而必須給我們的人民做點實事,使他們盡快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模式,采取正確的、科學的飲食習慣,持之以恒地堅持體育鍛煉,避免肥胖,少飲酒、不吸煙,保持心理上的健康,使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發生率降低到最低值。同時,利用各種手段對整個人群,特別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進行糖尿病和糖耐量損害的篩查,以期盡早地發現和有效地治療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