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視野
拍電影變得越來越容易,電影人該堅持的,是用心拍電影,記住不是那些工具拍出了電影,是你拍出了電影。”
導演馬丁·斯科西斯寫給女兒的一封公開信,分享自己如何看待電影與商業的關係及未來。
“最好的電影不是你講了一個多好的故事,而是你在觀眾心裏激起了些什麼,不要把你的感受告訴大家,沒有人在看你,他們是在看自己”
李安。
“我希望,能夠在三四年的時間裏,讓光線的市值達到1000億。”
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
“一部電影不應該是導演推動的,而應該是製片人推動,製片人才是主事的,要對整個項目負責。”
《大明劫》等電影的製片人謝曉東認為,現行中國製片體係的缺陷明顯,“製片人”這個概念模糊,行業現狀亟待改革。
“如果一個國家90%的成功電視節目都源於海外,隻能說明一個事實,就是我們的‘原創’已經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電視行業內專家發出的告誡。
“前10年是電視劇向電影輸送人才、導演、演員,這兩年我覺得電影開始向電視劇輸送演員了,而今後會輸送導演過來,我期待這樣一流的編劇和一流的劇本。”
編劇林黎勝。
“這些選秀可以給歌手提供平台,讓很多人在短時間裏進步,因為熱,所以多,多了後就優勝劣汰,這類形式的真人秀早晚都會沒有,然後再進入新循環。”
《中國好歌曲》評委、歌手楊坤。
“張朝陽是感性的極端,古永鏘則是理性的極端,我做到比較中和就好。”
愛奇藝CEO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