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展示藝術創作的自由與繁榮(1 / 2)

展示藝術創作的自由與繁榮

業務探討

作者:劉芳念

作為當代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藝術是展現文化特色與發展的一個絕佳角度。

2011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藝術畫冊《他們在創作:25位中國新銳藝術家》(英文版)At Work:25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s,選擇了以中國當代藝術家為主題,邀請一位西方藝術策展人及攝影家進行采訪、拍攝,從備受世界關注的藝術家入手,反映中國當代藝術及思想文化的發展。該畫冊的出版從策劃前期便得到了美國當地出版公司的關注,實現了合作出版,進入了美國圖書市場的主流銷售渠道進行訂購預售;出版後,更獲得了較好的市場與口碑。作為該書的責編,對於這樣一本外宣藝術畫冊的策劃和出版,也積累了許多體會與思考,希望能給今後同類外宣題材的出版者提供參考。

起點:通過藝術展現主題

這本書策劃的起點,是希望從一個巧妙的角度反映中國文化藝術發展的自由度,反映中國文化人、藝術家的真實生存環境,從而向世界展現一個對文化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國家形象。

在文化趨同,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不可否認西方的文化對全世界的影響。而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發展,雖然不可避免地也卷入全球化之中,但中國文化本身的生命力使得他仍然保持了獨立性,並且在發展的過程中,對當代世界文化發展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

中國當代藝術家及其作品在世界藝術市場上的反響,便能說明這一點。他們的藝術既符合世界藝術的走向,但又保持有中國文化的根底在,從而更具獨特性和藝術創造性,因而才能在藝術市場上獲得肯定。

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西方世界對中國存在一種誤讀,有人認為在社會主義國家,文化藝術創作是受到很大的限製和控製的。而該書所展現的中國當代藝術的繁榮情景,恰好證明了在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多元性,中國的藝術家們的獨立性,以及整個社會對藝術發展的包容性。

內容:與前期策劃實現吻合

確立了對這本藝術畫冊的前期策劃之後,我們邀請了美國藝術策展人及攝影家Jon Burris作為作者,他長期“混跡”於中國當代藝術圈,十幾年來致力於向美國推薦中國的當代藝術家及作品,對中國當代新銳藝術家及其創作非常熟悉,有作為西方人的獨特的視角和理解,能深入藝術家的私人工作室采訪和拍攝,獲得第一手的獨家資料。

作者本身是西方人,對於西方讀者來說,這樣的作者身份,更具說服力,同時從表達上,也能符合西方人的思維,具有一種真實、自然的力度。

在本書中,Jon Burris進入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25位主流藝術家的工作室,從一個內部的視角,觀察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你可以看到他們在什麼地方創作(where),他們在創作什麼(what),他們又是如何創作的(how)的。

在書中,作者寫道,上世紀90年代初,當他走進中國畫家的兼作畫室與居住的筒子樓時,他心中感歎這些畫家可能無法創作大尺寸的畫作了,因為沒有足夠的空間放下那麼大的畫布。當年,畫家們麵對這位美國藝術買手,也無法說出自己畫作的價格,他們隻是渴望得到Jon作為一位西方的藝術從業者對他們的作品的評價,希望了解當時西方藝術發展的最前沿的消息。

2009年的秋天,當Jon Burris為了《他們在創作:25位中國新銳藝術家》這本書再次專程走訪這些畫家時,情況當然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們中的許多人擁有了超大的廠房改成的畫室,一些人的作品賣出了天價。生活的境遇發生了變化,他們的創作、他們的想法也發生了深刻的改變。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中國當代藝術家及作品逐漸走進西方人的視野,作者談到,當時有的藝術品收藏家是因為喜愛其中一些畫作所顯示出來的藝術格調與高超的技藝,如上世紀80年代成名的羅中立的作品;但更多的關注集中在政治波普藝術(Political Pop)與玩世現實主義 (Cynical Realists)。而作者在最近的采訪中發現,這其中許多藝術家在談到這些打在他們身上的標簽時,都認為存在著誤解與誤讀。著名的“笑臉”男人係列作品被認為表現了對現實的嘲諷,而其創作者嶽敏君對作者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我的作品並不嘲諷。”也有藝術家開始從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中尋找更深層次的創作根源。可以說,這本書最具意義的內容之一,便在於作者向讀者們揭示了,中國當代藝術家們在經曆了十幾年繁榮的藝術市場之後,他們的反思與他們對未來的方向的展望。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