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何日君再來》的“君”是誰?
追憶甜歌天後鄧麗君
2009年,在“新中國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評選當中,鄧麗君以壓倒性票數當選為人氣最高的文化人物。2011年,其經典金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被選為百年金曲榜首。這是一種認識上的歸位。1980年,中國音協在北京西山會議上頻頻提起一首名叫《何日君再來》的歌曲,這首歌被認為是“靡靡之音”的代表之作。前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先生的秘書曹白說過,他認為在上海有兩首歌是最革命的,在上海淪陷之前是《義勇軍進行曲》,上海淪陷之後是《何日君再來》。《何日君再來》的創作者是音樂家劉雪庵,最早的演唱者是黎莉莉。1939年,一部講述青年男子參軍抗日,與女友依依相別的電影《孤島天堂》選中了《何日君再來》作為插曲。歌名中“君”指的就是“國軍”。後來這首歌被日本間諜李香蘭翻唱並收入唱片,風靡一時,以致至今很多人都認為是李香蘭首唱。到1949年之後,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在台灣,《何日君再來》都不是一首很討巧的歌曲。劉雪庵因為它被錯劃成右派,關進“牛棚”22年。鄧麗君翻唱《何日君再來》,使其再度走紅,但在“文革”剛剛結束的大陸,這首歌不可避免遭受被禁的命運。
1947年,國民黨政府頒發了一份禁用唱片表,有89首在上海流行的歌曲被禁。國民黨政府1949年敗走台灣後,立即實行戒嚴,1947年的禁用唱片表也同時執行。1955年開始,抗戰時期上海和香港的翻版唱片在台灣大量上市,外省人思念家鄉常常哼唱家鄉老歌,如《魂縈舊夢》《何日君再來》《蘇州河邊》《天涯歌女》等。然而,國民黨政府以這些歌曲的作者滯留在大陸,或是以詞句頹喪、影響軍心士氣等為由禁止人們傳唱,其中《何日君再來》更被說成是有期待共產黨八路軍再來的意思而遭禁。
然而音樂本身的力量衝破了一切障礙。鄧麗君的歌聲響遍神州大陸每個角落,“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如今依舊。
(來源:《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