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華麗轉身成為“音樂啟蒙先驅”
追憶甜歌天後鄧麗君
鄧麗君的歌聲在“文革”前及“文革”中,在極“左”路線統治祖國大陸的年代,是不可能進入祖國大陸的。那時,隻消用“靡靡之音”四個字,就足以置鄧麗君歌曲於死地。那時,充其量隻是“小資”情調的鄧麗君歌曲會被“升級”為“資產階級生活方式”而徹底“打倒”。那時,祖國大陸隻有《大海航行靠舵手》、“語錄歌”以及“樣板戲”,隻有“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勝利萬歲”、“鬥私批修”以及“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
有人這樣描述那時中國人心靈的麻木:“充斥了太多超重的符號……人們喪失而後亦遺忘了許多普通的情感——如對大自然的愛,對家園的懷想思念,對親情與友誼的珍惜,對季節與景物更迭的感喟,對人生之旅的感悟,更不必說已成了禁忌的兩性之間的愛情……”
嚴冬畢竟過去了。祖國大陸春回大地,為鄧麗君的歌聲提供了最適宜的氣候。正是在這樣的曆史條件下,鄧麗君成為“大陸流行音樂的啟蒙先驅”。
正是因為鄧麗君的歌聲婉轉甜美,正是因為祖國大陸春色漸濃,才使得鄧麗君的歌席卷神州,成為時代的音符。
鑒於鄧麗君在祖國大陸的巨大影響力,祖國大陸相關部門通過不同的渠道,向鄧麗君發出盛情邀請。鄧麗君本人也盼望能夠在海峽的對麵一展歌喉。然而此事始終無法成行。其中的原因,直到2006年,在鄧麗君逝世十一周年紀念日,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紀念活動上才透露:1980年,大陸方麵邀請鄧麗君前往大陸舉辦盛大音樂會,而鄧麗君的經紀團隊也已經接受演出邀請,但是當時蔣經國正好宣布了兩岸所謂的“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的“三不政策”,因此蔣經國罕見地專門在“總統府”召見宋楚瑜(當年擔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指派他勸阻鄧麗君到大陸演出。宋楚瑜與鄧家素有私交,於是硬著頭皮接受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沒想到鄧麗君欣然接受了他的勸告。之後,台灣方麵安排了鄧麗君在台灣的一係列盛大演出。
鄧麗君雖無法到大陸演出,但是,1984年,她在台北中華體育館舉行“十億個掌聲”演唱會,大陸一百多家廣播媒體現場直播,在大陸造成很大的轟動。
(來源:《名人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