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統石油業的未來前景(1 / 2)

傳統石油業的未來前景

意見領袖

作者:鮑勃·杜德利

100年前,石油工業作為新興產業驅動了全世界的社會進步。100年後,被認為已經是傳統行業的石油產業以高新技術產業的熱情繼續推動著全人類的進步。

在回顧人類曆史的時候,我們發現,石油行業始終在以一種先鋒的姿態帶領著整個社會的前行。化石燃料和工業革命的契合一下子打破了人們不規模化使用化石燃料的慣例。同時,人力和牲畜作為社會動力的時代也一去不複返了。

是能源造就了這一切:汽輪機被發明出來,電力出現。當然,還有1859年德雷克上校在賓夕法尼亞州發現的石油。

能源帶來的變革並不止於此,在隨後的時間裏,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因為能源而脫貧。聯合國2000年的目標是讓1990年每天生活費不足1.25美元的人口減少一半。這一目標在2000年被實現了。而從1990年到2000年,世界能源消費從80億噸石油當量增加到了127億噸。

能源生產的增加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減少了失業。經濟的增長讓政府有更充裕的資金來減少貧困。當然了,石油公司也在支持教育、地方經濟和醫療等方麵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然而,著眼於更加廣泛的前景,我們的行業需要麵對更多的問題。世界目前有大約75億的人口,這一數字將會在2035年達到90億左右。全球GDP的增長自1970年以來保持了3.5%的速率。這樣的增速完全可以持續到2035年。這兩個前提之下,毫無疑問意味著能源消費的增長,在接下來的20年裏,世界能源的消耗就增加40%以上。這就是370億桶原油,增量在60億桶左右。如果你將它們首尾相連,甚至可以環繞月球5圈。

投資增長的壓力

那麼,我們石油行業,能夠主動地滿足這些需求麼?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看三個方麵的條件:地下的條件,地麵的條件和行業的投資。

地下的條件指的是地下資源的優劣。新的能源供給已經在世界各地被發現,頁岩油氣、致密油氣和深海油氣已經逐漸進入了商業化開發的階段。還有一些國家和公司把北極地區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也列入了未來的安排之中,我甚至認為對於石油峰值的討論實際上已經進入了死胡同。

假設我們剛開始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石油儲量是7000億桶。十幾年,二十多年之後,我們發現儲量增加到了9000億桶。時至今日,儲量已經是17000億桶了。

所以說,地下的資源量從來不是,也不應該是石油行業的問題。真正值得我們去擔憂的,是與地下資源生產相配套的地麵資源。隻有擁有的相對於的地麵資源,地下豐富的資源量才能夠通過生產釋放出來。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源行業現在需要麵對來自通信、醫藥、IT等其他領域的競爭。而資本市場上的投資總額卻是一定的。

對於在20世紀90年代末投入巨資在公司並購的國際石油公司來說,與全球投資者建立良好的商業關係是特別重要的。投資者們希望有嚴格的資本約束、希望我們保持積極的管理、想要我們保障重複的投資回報率。

而政府及其決策者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非常重要。每一個國家都在積極爭取投資能夠流向自己,從而讓地方獲得更多的市場經驗、更開放的市場、更穩定的財政收入。這就會影響到政府對於行業以及投資政策的製定。越是對投資需求旺盛的地方,行業政策可能更加有利。

一旦投資者的投資意向確定了,政府政策也得到了確認。那麼我們的工作就是找到,並且生產出足夠量的資源。

石油產業上遊資源投資回報的周期是一個先增加再減少,隨後趨於穩定,最終波動減少的過程。而在整個石油工業體係中,管道、煉廠和船隻運輸都有屬於自己的投資回報周期曲線。

整個上遊的投資回報周期可以延續半個世紀以上。從北海油氣資源第一次進行地震勘查,到今年整整過去了五十年。而北海依舊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產區。因此我們可以肯定,許多現在開始開發的項目,至少會持續生產到本世紀的下半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