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吃的理論與新知識(1)(1 / 3)

1.什麼是食品?食品的作用有哪些?

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飲用的成品、原料及按傳統觀念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食品的作用有:①為人體提供必要的能量及營養素,滿足人體的能量及營養需要。②滿足人們的不同嗜好和要求。

2.什麼是食物鏈?

是指在動物生態係統中,由低級到高級順次作為食物而連接起來的生態鏈條。

3.什麼是營養?

營養是指人體不斷從外界攝取食物,在體內經過消化、吸收、代謝,以滿足其自身生理功能和從事各種活動所需的必要生物學過程。是機體生長、修複組織、產生抵抗力、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體正常生長、活動的源泉。

4.什麼是營養素?有哪些主要功能?

是指人類通過攝入食物所獲得的其生理和生活必需的各種營養成分。營養素分為6大類:即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維生素、水。另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將膳食纖維也列入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在體內功能各不相同,概括起來可分為3方麵:①供給能量以滿足人體生理活動和體力活動對能量的需求。②作為構造和修補身體組織的材料。③在體內物質代謝中起調節作用。

5.什麼是必需營養素?

必需營養素是指身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滿足身體需要,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的營養素。如糖類中的葡萄糖,組成蛋白質氨基酸中的8種必需氨基酸以及構成脂質成分的兩種必需脂肪酸等。

6.什麼是微量營養素?

微量營養素包括礦物質(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含水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

7.什麼是宏量營養素?

宏量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類、糖類3大類。

8.什麼是營養密度?

指食品中以單位熱量為基礎所含重要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的濃度。通常,乳和瘦肉就其每千焦所提供的營養素來說既多且好,故營養密度較高。肥肉的營養密度則較低,因其每千焦所提供的營養素較少。

9.什麼是營養價值?

是指在特定食品中的營養價值高低的指標和種類的豐富程度及每種營養素多少。食品營養價值的高低,取決於食品中營養素是否齊全,數量多少,相互比例是否適宜,以及是否易於消化、吸收等。

10.什麼是營養素的需要量?

營養素的需要量是指維持人體正常健康與生長所需的營養素的數量,也稱為營養素生理需要量。

11.什麼是營養素的供給量?

營養素供給量簡稱供給量。它是衡量群體營養素攝取量是否合理的標準。在製定供給量時,占98%的人群的營養素的需要都能得到滿足。

12.什麼是營養素供給量標準?

是由營養學家們組成的科學委員會根據所獲得的營養知識提出的各種已知的必需營養素的應攝取量標準。

13.什麼是膳食?什麼是膳食指南?

即人們日常食用的飲食,它由多種食物組成,可視為含有多種營養素的多種食物的混合物。膳食指南是根據營養學的原則,以科學成果為依據,針對人群中存在的主要營養問題,告訴群眾科學用餐的重要指導原則。它也是針對各國(地區)存在的營養問題而提出的一個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合理膳食基本方針。

14.什麼是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是根據中國居民的膳食指南,結合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特點設計的膳食量化指標。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則轉化成各類食物的質量,並以直觀的寶塔形式表現出來,便於人民群眾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實行。平衡膳食寶塔是了一個比較理想的營養膳食模式。

15.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內容有哪些?

中國居民的平衡膳食寶塔共分5層,包括我們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種類。①穀類食物是基礎,包括雜糧與薯類,位於底層,每人每天應吃300~500克。②蔬菜和水果位於第二層,每天應吃400~500克和100~200克。③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於第三層,每天應吃125~200克(魚蝦類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類25~50克)。④奶類和豆類食物占第四層,每天應吃奶類製品100克,豆類及豆製品50克。⑤第五層塔尖是油脂類,每天不超過25克。寶塔建議的各類食物的攝入量一般是指食物的生重,各類食物組成是根據全國營養調查中居民膳食的實際情況計算的,所以每一類食物的質量不是指某一種具體食物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