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集:蒙哥與忽必烈(十一)(1 / 2)

趙壁:我喜歡美女,但那玩意兒既傷身又傷神,俗語道:美酒是穿腸的毒藥,美女是刮骨的鋼刀,對那兩種玩意兒還是遠離為好!

忽必烈:趙壁真丈夫也!

7

主講人:大家好,現在進入互動時間,請觀眾質疑或提問。

觀眾甲:我認為那些幫蒙古人攻打南宋漢族政權的漢人,比如張柔、張弘範、史天澤、劉秉忠、姚樞等人都是些漢奸、賣國賊。您怎麼看待這些人物?

主講人:我對您的這種觀點既不讚同。首先,你說的賣國賊這個詞對他們來說很不貼切,因為從北宋退入南方臨安成為一個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以後,中國的北方三百多年來亂象紛紜,西夏、南宋、金、遼政權互相更迭,你所列舉的這些人物的祖國既不是南宋也不是西夏和遼、金,他們隻是居住在一片王朝、大王們不斷更迭的土地上,他們的國家概念和您現在的國家概念風馬牛不相及,而且在我來看,您的觀念可能比他們的國家觀念更落後,因而您的所謂愛國主義就是愛南宋的趙家的腐爛政權甚至是賈似道之流的殘民之賊,和真正的愛國主義不沾邊。而我以為,凡是殘民以逞的統治者是不能代表國家的,國家是人民的國家,國家的統治者必須愛人民,代表人民的根本益,否則即位國賊。顯然南宋政權和他的主要統治者並不代表人民的利益,他對人民的剝削壓榨絕不遜色與蒙古統治者,所以,南宋政權不能代表國家,愛這個政權,維護這個政權並不是愛國愛民。其實你跟的這種觀點很不新鮮。對那些為元朝蒙古政權效力的漢民族曆史人物的評價,曆來是貶多於褒,有人從封建的禮教什麼忠孝節義出發,責備他們不忠於自己的王朝,大節有虧。也有人站在漢民族立場批評他們助元滅宋,沒有民族氣節,換有的則幹脆一概冠之以漢奸的帽子,但我以為這些觀點是極為荒謬且黴腐。首先我們說,從曆史的發展看,蒙古滅金後,經過長達四十年的蒙宋戰爭,由忽必烈把一個從宋以後就四分五裂為夏遼金宋的地方政權重新統一,結束了分裂和割據的局麵,建立了一個版圖空前遼闊的統一中國,這是曆史前進的需要。其二,那些動不動就給不合自己感情意願的曆史人物扣上漢奸帽子的人多為無知偏狹之徒,他們忘記了中國是一個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漢族不代表中國,也不代表中華民族,而且從人種學的角度,純粹的漢族並不存在。中國是一個經過五千年各民族通婚融合的國度,最早的漢族也是各民族、部落融合的結果。漢族並不代表中國,也不代表中華民族,忽必烈留給中華民族的最大遺產就是中華民族自身。中國作為多民族的國家,已有兩千年的曆史。除漢族外,還有許多少數民族。因此,不應認為隻有漢族才是當然的統治民族。元朝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統治全國的王朝,應當承認這個曆史的事實。忽必烈既是一個剝削階級的代表,又是一個蒙古族的統治者;他當然不可能用平等聯合的方式來謀求統一,而隻能通過戰爭去實現存在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統一。再其次,很多人將大漢族主義當做一種愛國主義來宣揚,動輒用所謂的愛國主義來排斥其他民族。其實愛國主義裏有一種臭不可聞的黴菌和毒素,沾染了這種黴菌和毒素的人基本上是喪心病狂,黑白不分,比如日本法西斯的侵華戰爭,希特勒、墨索裏尼等的法西斯主義滅絕人性的對外戰爭都是高舉愛國主義的幌子,去煽動本國人民去參加侵略戰爭,到他國的領土上去殺人放火,這樣的愛國主義是很肮髒的。再其次,在肯定元朝在曆史上的進步作用的同事,並不是肯定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合理。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人反對民族壓迫的抗元鬥爭是正義的,但他們為腐朽的南宋小朝廷而盡忠的忠君思想卻是不可取的。

觀眾乙:主講人,請問您是怎樣看待和評價元朝這些為蒙古人統治的政權效力的漢族人以及耶律楚材等人的?

主講人:我以為這些人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優秀、最傑出的分子,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英雄。其理由如下:其一,他們是些聰明、睿智、識大體能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的傑出的俊傑。在國破家難,民族危亡,民不聊生,百姓掙紮在改朝換代的血腥暴力的鐵蹄下,他們首先不是選擇的不是愚忠某個王朝,作某個姓氏朝廷的忠實奴才,而是選擇了忠實人民,拯救百姓於苦難,竭盡全力保護無辜受難的普通百姓,而不是讓他們為某個姓氏王朝殉葬,這些英傑用自己的智慧說服、勸阻占領者不要殘害人民,給人民留一條生路。正是由於他們的大智慧說服或遏製野蠻征服者的喪心病狂的血腥屠戮,避免了種族滅絕的災難。其二、在麵對無法抗拒的即將吞噬一切迎頭而上的暴力的洪流和災難,他們能夠審時度勢,以柔克剛,不是激化矛盾,不是以卵擊石,而是順勢疏導洪水猛獸,用智慧馴化猛獸,用文明熏陶野蠻,用韜略化解災難,這是由於他們的智慧和不懈努力,才讓我們這個民族不又遭受到滅頂之崽。其三,在在個人所謂的操守、氣節、名譽的自我利益與關係到整個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危的民眾利益發生衝突時,他們能夠為了百姓的生命財產委屈自我,發起所謂的氣節操守。比如在開封被圍困,拚命抵抗的結果是140萬百姓遭到殺戮,放棄抵抗則是確保一城百姓的性命,在這兒中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相信一個有人性和良知的人知道孰輕孰重。再比如,南宋小皇帝和太後納降之後,四川合州的釣魚城被元軍圍困,兵憊糧絕,百姓到了人吃人,易子而食的程度,整座城市麵臨的選擇一是閉城死守讓全城百姓餓死,互相殘殺而死。另一個選擇,打開城門以投降保全一城百姓的性命。在這種時刻,合州太守和守軍將領王立麵臨的選擇也有兩個選擇,或者忍受個人委屈和罵名,打開城門投降以保全一城數十萬百姓的性命,或者保持所謂的氣節寧死不降讓幾十萬老百姓做自己氣節和操守的殉葬品,在這兩個選擇麵前,王立選擇了前者。我以為王立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當然,有人也許罵我這是漢奸理論,但那些無視天下數以百萬、千萬計的蒼生百姓生命而標榜個人氣節的所謂民族英雄,不過是些沒有心肝和人性的豺狼。